纵所周知,家访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方式。一般情况下,每个学校每学年都会安排老师对班上学生家访一到两次。作为班主任,我今年也开始家访了。
学校先是给了两周的宽限时间,同事们一接到消息,纷纷开始行动。然而我不为所动,一来每天被各种事情缠身,二来可能我觉得成绩没出,我也感觉自己不知道该跟家长说点什么好。这不禁让我思考家访的目的是什么?
经过了紧张的三天考试和疯狂改卷,学生成绩在周四晚上已悉数出来。但每天感觉自己各项事务缠身,家访事宜迟迟未见动静。直到周四晚上,我拿到成绩单,一看学生成绩,突然开始纠结,我纠结是找那些学习方法有问题的但很努力的,还是找缺乏学习驱动力的后进生呢?我想了想,好像后进生更多些,也问题更严重些,于是即刻打电话给五位家长,让他们周五下午赶过来,一并来沟通孩子学习缺乏内在驱动力的问题。至于,沟通的主要内容,我好像并没有想过,只大概掐了点,预计一个小时。家访内容,也是大致了解家长对小孩的了解情况,以及在家表现情况。
通知之后,家长们准时到学校,我叫上了经验比较丰富的方老师,还有熟悉班上后进生情况的英语陈老师和熟悉班级大体情况的地理梁老师。
作为主持者,我先是一个个认识家长,然后又相继向家长介绍了科任老师,再一个个向科任老师介绍家长。介绍完之后,我便开始了发言,我说:各位家长好,你们好,作为班主任,我今天请你们过来,主要是想了解下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以及你们对孩子的了解程度,他的特色喜好等,因为这几个小孩子在学习上一直没有起色,主要是缺乏内在的驱动力,也没有目标感。作为老师,我是很着急的。所以想要从家长那里寻找突破口。希望家长相继跟我说一下。
听我说完之后,各位家长开始说自己小孩的情况。第一位家长说:我的小孩吧,我也很着急,但周末在家,就是玩。叫他做作业,他也不听你的。第二位家长说:我家小孩回来也是去外面打球,回来后就是睡觉,第二天会去补数学,也是他自己要求的。下午洗个澡回来继续睡觉。第二天也差不多,都是跟他同学出去玩,我们也不知道他在干嘛。
“对啊,我家小孩周末也是喜欢去跟他朋友玩,叫他跟我们去散步都不肯的,叫他做作业,可能会听一下,做做样子。但真正在做什么,他也不愿意跟我们说,感觉我们父子之间有代沟”第三位爸爸说。
第四位好像有点腼腆,“对啊,说他老是就不听,成天沉迷于手机,在家里他姐姐都是可以辅导功课的,可他不听啊”第四位爸爸很小声的说。”
家长们似乎也很无奈,但又很焦虑。
这时方老师说了一句:父母如果有一方有焦虑,就交给另一方不焦虑的来管。
接着,家长们就开始各位东拉西扯了,有家长问,小孩伙食费问题,有家长问手机问题,有家长问小孩经常在家洗澡洗很久的问题,有家长问上次老师安排去看大学校园的事情。
这一扯好像时间就立马过去了,我们几个科任老师虽说在认真的听,可真的耗不起啊。所以方老师还是说明确下过程。先让科任老师说孩子情况,再仔细分析驱动力问题。
梁老师先是夸奖了学生一番,说出了他的发现。陈老师比较直白的说了问题,也说了优点,算是给家长们有一个在校反馈。
接着,方老师说:孩子的内心的驱动力,还是要找他的闪光点,比如孩子说去深大,你就要对他百分之百的信任,不能担心他没去,还要他拍张照片给你(指第一名学生),孩子在家洗澡很久,家长们如果担心在校容易影响别人,可以直接提出来。洗澡是一个放松的好办法,如果对家长也没影响,那就没必要干涉。我是一个父亲,我的小孩也读高二。她每周五回来,第一件事情就是跟我说让我手机充好电,我上午还乖乖的去给她充好电,等她回来,任由她玩,可能玩累了,她还会半夜起来做作业。我们两夫妻从来不管她、周末回来我们就出去看电影,给她一个自由的环境。
我接着说:适当还是要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多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然后当做了事情给予积极的评价回应。他自然就会有一个正面强化效果。这是我的感受。然后当你要对一个孩子提出要求时,一定要注意明确任务,适当提供帮助。希望这一点,能给家长们带来帮助。
最后终于搞完,将家长送走了。
此次家访,我感觉自己还是理论多于实际,可能也是资历尚浅,我还做不到像方老师一样实践与理论高度结合。所以,虽说是解决后进生的内在驱动力问题,我感觉今天的家长会还是走了个形式,有点像完成任务,可能实际效果非常有限,如时间就非常赶。还是觉得自己并没有解决什么问题,可能最大的收获就是对学生增进了一丝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