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着C2C传统的中国互联网,如果一个火遍美国的产品在这里没有找到成功借鉴者的时候,人们一方面会“期盼”:什么时候能看到类似的产品在中国出现;一方面会思考,这个类型是不是不适合中国的环境。
比如instagram。
2012年instagram被Facebook以10亿刀收购的时候,全球的互联网人都在奔走相告。一个上线2年的产品卖出了10亿刀的价格,创下了当时Facebook的收购记录,也给风势正猛的移动互联网加了一把火。中国的创业者们当然不会放过这样一个明星产品,camera+、图钉等也都纷纷借鉴,但今天似乎已经听不见了声音。
要分析中国为什么没有“instagram”,先来看看instagram是怎么火起来的。原因我总结有以下三点:
-
当时的市场上没有这样一款产品
虽然twitter和Facebook在10年都已经聚集了海量用户了,但是twitter不能发图片,而Facebook还陷在html5错误决策中,因此instagram没有一个强大的对手。
-
客观环境满足爆发条件
需求方面,用户有分享图片的需求,移动端当然不例外。硬件方面,以iPhone为领导的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wifi网络的发展让联网更加便利。
-
instagram做了正确的事。
比如在核心功能的取舍上,在用户体验的优化上等,让instagram取得了优势。
那么中国没有instagram是不是因为不存在以上的条件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谈谈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产品:微信。简单回顾下微信在发展过程中2个版本的迭代细节:
- 2012年4月19日,微信发布4.0版本,上线朋友圈功能。这一版本增加了类似Path和Instagram一样的相册功能,并且可以把相册分享到朋友圈。
- 2013年8月5日,微信发布5.0版本,朋友圈取消滤镜功能。
微信这2个版本的迭代很有意思,朋友圈功能有多重要我应该不用多说了,但有多少人还记得其实朋友圈曾经是有滤镜功能的,而且用户在很长时间里都以为朋友圈只能发图片不能发文字(直到长按相机发文字被发现并传播开后,但另一方面现在仍然不能直接发文字)。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只能发照片+滤镜很像哪个产品?是的,其实朋友圈功能就是中国的instagram。4月10日instagram被收购,4月19日中国最成功的类instagram“产品”就诞生了。所以,instagram成功的第一个条件在中国就不满足了,因为朋友圈已经吸引了大部分用户。
但朋友圈显然又不是instagram,或者说他不只是想成为另一个instagram,5.0取消了滤镜功能现在看来是一步很大的棋。为什么取消滤镜功能?大家可以好好学习下张小龙在12年主讲的《微信背后的产品观》,和他的理念是完全相符的。而微信的这一举动,使朋友圈成为了一个平台,也导致了图片处理类工具一波又一波的火爆,最近的一个大家都知道了,就是足记。
脸萌、魔漫相机、天天P图、足记为什么火了?因为好玩!这一点和张小龙对于产品优先级的判断是相符的,有趣>功能>交互>UI。一个APP想成功,必须要先有趣。以上几个火爆朋友圈的应用,都是因为有趣才被用户追捧的。再往前发展一步,都会遇到朋友圈这个绕不过的“instagram”,当然有的APP就是纯粹的工具型APP,但有的还是想往社区的方向发展。
能不能成功?不好说。几年前一些不具备的条件,今天似乎正在慢慢发展,比如垂直图片社交领域的需求,可能会有一些小众的细分,但不能完全说没有机会。
陌陌的上市已经证明了一些东西,就看下一个机遇被谁抓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