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从凤凰回来已经几天了。沱江边那个卖东西的小阿妹,让我念念不忘,一直牵挂。
小阿妹,你还好吗?
刚下车到凤凰的那天晚上,吃过饭,我们去沱江边欣赏夜景。熙熙攘攘的人群,一部分是游客,还有一部分是做生意的当地人。他们大部分穿着民族服装,挑着当地特产,流动叫卖着。这些人中,妇女和老人比较多,除了家务,这也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突然,在去木桥的拐角处,有个小阿妹引起了我的注意。虽然是夜晚,在霓虹灯下,我还是能看清楚小阿妹的模样。看样子,她大概有十岁左右,也许是长时间在江边的缘故,有着苗族人特有的黑色。头顶上银色的项圈,在额头上闪闪发亮。穿了一身白色的苗族服装。虽不算漂亮,但也清秀可人。她眼睛睁得圆圆的,随着来往的人群不停哦转动,寻找可以开发的买家。可惜,心思不在购物上的游客,只顾欣赏着夜景,没几个人能注意到小姑娘的存在,更没人看到那热切的眼神。好不容易,有人停下步子,在她的摊位前停下来。说是摊位,其实就是苗族特有的小背篓,背篓上平摊了块小硬板,上面放了几样饰品。见有人来看她的卖品了,小姑娘立刻来了精神,双眼熠熠闪光,急忙吆喝起来:“给你的家人、朋友带点礼物吧!”可是,显然,她带的货品质量不怎样,银饰有点泛黄,发黑!所以,行人摇摇头,准备走了。“怎么了,不喜欢吗?”“嗯,样式不喜欢。”善良的游客并不想点破质量问题。小姑娘立刻改变思路,“你不喜欢,也许带回去朋友喜欢啊!”周围的人都被她的机智逗笑了!可是笑过之后都匆匆走开了!小姑娘刚有点得意的脸上,立刻又难过下来!她撅起了小嘴,双手不停的搓着。人们不断的从她面前走过,可是,谁也没有买她的东西。甚至,连驻足的人都很少。
我不知道那一晚小姑娘到底卖出去了多少东西,只是,她那属于她这个年龄的纯真和不属于她这个年龄的老道成熟,给我留下了比景色更深的印象。
第二天晚上,我们从南华门下来,已经十点多了,好多游客都休息了。在石阶的拐角处,老公突然指着前面,让我看。原来,是昨晚那个小姑娘!她还是昨天的穿着打扮。前面摆的还是昨晚的货物,甚至,表情都是昨晚的失落。也许她又在沱江边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失望,才转移阵地,来这里碰碰运气吧。可是,这里的人更少,偶尔的几个人从她旁边路过,也都没有回头。小姑娘一脸茫然无奈,面无表情的坐在那里,她已经不再奢望能卖出去东西了,可是,她为什么不早点回家呢?我突然想起了安徒生笔下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女孩是不是也和她一样,因为没有卖出去东西,不敢回家呢?家里等待她的会是什么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是其他什么人?想到其他人,我突然打了个寒颤,难道她也会是别人赚钱的工具吗?卖不出去东西的她会不会挨打或者受到惩罚?要不,为什么这么晚她还不回家?如果家里等她的是亲人,这个时候不回家,家人不着急吗?我不敢再想了!
等我们转回去的时候,小姑娘又背着背篓,往沱江的方向去了。难道,她又想去那里再试试吗?
回来我给女儿讲了凤凰的风光外,又特地提到了这个小姑娘,和她同龄的女儿立刻反问我,你为什么不买呢?即使不需要,买一个也花不了多少钱,还帮助了她。我被问的哑口无言。是啊!我和鲁迅笔下的看客有多大的区别?我和看到摔倒的老人,不去搀扶,只顾拍照的人有多大区别?也许,所谓的成熟,让我们在遇到不可知的情况时,在行动上早已习惯甚至麻木了!可是,内心却无法逃脱对善良或者弱势群体的关注。看着女儿生气而又鄙夷的目光,我一时茫然失措。只能在心里默默的问候:
沱江边的小阿妹,你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