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地活着,做自己的主人。
人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才能找到自己,跟自己对话。今天是新的一年的第一天,也是余生的第一天,我希望能把它过好。早起沐浴,随后绕着校园走了一圈,一个人。我喜欢这种感觉,一个人,不愿被他人和其他一切事物打扰,这个时候,你看到的一切,你想到的一切,你所感受到的一切都将真实地反馈给你自己,这时候的你,是一个真实的你。
当我行走在校园的小道上,看着那些树木,有些叫不出名字,但没关系,那是属于自然的,大自然总是能给人舒服的感觉。当我抬起头,看到太阳正好,晴空万里无云,有一种畅快的感觉,心情十分舒适。我好像突然明白了为什么人要仰望星空了。犹太人有句格言: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我不确信世界上是否有神和上帝,当你抬头仰望天空的时候,冥冥中好像感受到什么了似的,那种感觉就好像是,你在与神对话。当然,并没有那么玄乎,我的意思是,那个片刻,你能感受到天空的广阔无垠,你能感受到自身的渺小微不足道,在那个静谧的时候,你能感受到自己真实的存在。
当然,我并不想把这篇文章写成一篇抒情的散文,那我到底想说些什么呢?我想谈一谈时间与存在,不过很惭愧,我并没有读过海德格尔的这部名著,我也不知道能谈出些什么东西来,只是把自己当下的感悟记录下来。
回顾过去的日子,发觉自己过得太盲目和庸碌了。听过一种说法,大概的意思是,失败的人生并不可悲,庸碌的人生才可悲。庸碌,就是平庸无所作为。平时看起来忙,但是忙却没有结果,这是最要命的。人一辈子的时间只有那么多,如果都在这种状态读过的话,那么不是太可悲了么?就像是一款有时间限制的游戏,时间都过去了,但你还留在原地。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有梦想,还是孩提时代的时候,梦想是一种抽象的东西,当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梦想似乎变得越来越具体又越来越模糊,甚至说不上来到底是什么。《当幸福来敲门》中威尔史密斯对年幼的儿子说:如果你有一个梦想,就一定要去捍卫它。我好像听过太多的道理了,很多大道理当时听着好像已经懂了,也深以为然,但其实并没有真正理解。有些东西没有经过时间的锤炼和亲身经历的话,你其实并没有真正了解它。
朋友曾经送给我一株“一帆风顺”绿植,当时我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很高兴,心想一定要好好养护好它。但是半年时间不到,这株植物就枯萎了。主要原因是我平时不怎么照料,想起来就偶尔浇点水,因为没有养成照料的习惯,所以最后枯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梦想也是一样的,当你疏于呵护它照料它,你没有时刻想着它,它就一点点被你忽视,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和事涌入你的生活,这使得你更加无暇顾忌当初的梦想。其实这样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一段感情、一段友谊,比如年初的一个被耽搁的计划等等。当我想到这里的时候,我才对威尔那句话的理解更深刻:你有一个梦想,就一定要去捍卫它。
过去留下许多过错和悔恨,但已往之不谏,我并不想浪费太多时间去悔恨,这样沉默成本更高。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会受到很多的限制,时间和空间是我们摆脱不了的两者。我们摆脱不了时间,所以死亡是我们的宿命,因而我们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做有限的事情;我们不能摆脱空间的限制,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都在限定的空间中进行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于是我突然想到了一句看起来正确的废话:我们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和既定的空间里做成有限的事情。
我看到校园里种下的那些大树,正常来讲,它们一辈子也就固定在这么一个地方了,变化的是每年从它旁边走过的一批又一批的人。想到这一点,我感觉到生而为人是一件挺幸运的事情,因为人可以自由移动。尽管人会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导致你无法任何事情都按照自己的理想去发展,但是人具有可塑性,人可以改变环境,也可以变通,适应环境,人都可以在一定的环境有所作为,人最大的限制是自己。
我们受限于规则,受限于自己和他人的各种想法。《大护法》里的花生人小姜说:我不贴假眼睛,该被那些人怎么笑话啊!很多人就这样活成了一个笑话。很大程度上,我也是这样一种人,事后想想这是多么可笑。前几天听老罗当英语老师的时候的录音,有人专门整理成《老罗语录》发布在网上,点击率颇高,里面是老罗上英语课的时候讲的一些“段子”,特别幽默又充满智慧。里面很多内容表达了相同的意思,没有念过大学的罗永浩对大学生们说:要有一点独立思考能力,要有一点思想。台下的学生好像一脸茫然。
我特别喜欢也特别钦佩那些活得明白又透彻的人,老罗算一个。他们活得真实,清楚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他们不在意别人的看法,清楚自己想要做什么。老罗说,在很早的时候就明白向别人解释是一件徒劳的事情,除了在乎的数亲人和朋友解释之外,他基本不跟任何人解释,误解就误解罢。我相信很多人都做不到这样,人们太在意他人的看法了,总是担心这担心那,所以老罗那句名言赢得了万千拥趸:剽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我之所以喜欢像老罗一样的人,是因为自己做不到那样真实又透彻,于是把他们当做了内心的“偶像”,说明内心还有一种向往就是能够活得真实一点,活出自己。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想想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别的什么。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孔子还说过有一言可以终生行之: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中的恕,就是:如心。问自己的心,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如果自己不喜欢,也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如果是自己喜欢的事,那就义无反顾去做吧。
最后还想说一点的是,现在是个“学习当道”的时代,什么知识付费、线上课程大行其道,各类书单层出不穷,好像片刻不学习不看书就会被时代淘汰。我并不是反对,我甚至也是参与这种学习的一份子。但是经过很长一段时间下来,我感到收获却并没有多少,当然跟自己的学习方法也有很大的关系。除此之外还有一点我想说,我加了一个读书性质的群,里面经常有人请求介绍书读,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但是提升能力并不仅仅是读书,学习的途径也不仅仅是读书而已,践行很重要,把手头的每件小事做好也是在学习。
我们传播学专业有个理论叫做“议程设置”,说的是大众传播,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决定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想什么。在这里我不说别人,仅仅告诫自己,在众声喧哗的时代,不要人云亦云,越是嘈杂的环境,越要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问自己需要什么,为什么?知道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不要被外界的碎片化信息扰乱了自己,自己给自己设置议程。
每年岁末年初总会留下许多遗憾,年少的时候可以安慰自己上天会给每个人机会,它的名字叫:明天。但对于我们这批人,这个“明天”似乎显得越来越珍贵以至于把它作为拖延症借口都得更加谨慎。今天开始,所有的90后一批人就都成年了。两三年以前了,在成为一名伪文青之前,在豆瓣上看到一篇关于自律和自我提升类的文章,其中提到人一生的时间,如果把人一生活75岁的话,那么人一生只有900个月,画成空格是这样的:
如果人生活到75岁,那么只有剩下2/3的时间。后面还有推算......陪伴父母的时间、工作的时间、恋爱的时间等等,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的,但是时间只有这么多了,非常吓人。
摩根佛里曼拍过一个关于太空虫洞的系列纪录片,里面有一段非常经典的台词,有人把这段经典的台词编成了歌曲,名字就叫《Time》,其中有一句这么说的:你将来可能会赚到很多钱,却得不到更多时间。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过去再多的遗憾和悔恨都不再重要也不能够改变了,但未来可期。
Make more time。 (让时间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