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在观看由汤唯和吴秀波主演的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 》,始知《查令十字街84号》这本书。
又获悉此书被称为“爱书人的《圣经》”,我居然完全不知有此书,甚为汗颜!一直想纳入读书计划,却因故拖延至今。
因朋友Kelly通过“微信读书”赠送此书予我,才得以一读。
【1】书缘
这本书,以1949年至1969年长达二十年间,往返于美国纽约与英国伦敦一家小书店的来往信函交织而成。
一本因书结缘的真实故事,并非虚构小说。所以,既没有时下充斥的暴力、色情等流行元素,也没有狗血的剧情、故弄玄虚的结构,只是平淡甚至有些琐碎的书信往来。
20年的岁月在信笺上投射出明晰的光影,流淌着人之间最真挚的友情。读完心底充满纯纯的、暖暖的感动。
汉芙:女主人公,是一位以写电视、舞台剧本为生的自由撰稿人。汉芙热爱英国文学,但美国书价昂贵,而且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书,并将买书的对象转向英国,偶然选中一家小书店写了信去。第一次订货,并得到圆满服务。
德尔:男主人公,伦敦马克斯与科恩书店的经理,书店地址在查令十字街84号。是汉芙二十年通信的对象,当然后来还增加了书店全部成员,还有德尔家人及邻居。
一位买书,一位寻书、寄书,原本是再乏味不过的商业往来,但很快,在书籍基础之上,汉芙以她的古道热肠拉近了彼此的跑离。
他们在信中谈论的话题一般围绕书籍本身。除此之外,彼此还会交换圣诞节礼物、生日礼物。在英国因为二战而导致的食品短缺中,汉芙也不断寄上一些火腿、罐头甚至鸡蛋等食品,还有丝袜等物品。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书信给双方贫瘠黯淡生活带去一抹亮丽的阳光,温暖彼此的心间,情感、友谊开始自由流窜漫溢开来。
查令十字街那头,书店全体成员陆续加入,然后是德尔自己的家人,还有邻居的刺绣老太太。而纽约这边,先后有舞台剧女演员,友人实地造访伦敦的书店。
【2】情缘
一切看来都那么正常,正常到两人相识二十年却缘悭一面,正常到两人通信数百封而未涉一个“爱”字。
虽然,德尔死后,他的太太写给写信给汉芙:“不怕你见笑,有时我还会嫉妒你。”但始终两人没有逾越雷池一步。
有的只是深深的感激与祝福:
“我实在不知道如何回报您对我们的不断付出。我所能做到的只是当您确定访问英国时,橡原巷37号,将有一个房间,可供您无限期的住宿,全员共祝您一切美好。全员共祝您一切美好!”
能提供“无限期的住宿”,就象自家亲人一样,这是怎样一种情结!
全书结束于1969年10月,德尔大女儿替代父亲的一封回信,德尔本人已于1968年底病逝。
两人通信二十多年,她未去成伦敦,他未曾来纽约,终生未能谋面。
没有缘分?
没有缘分,也依然会有感情。
这其间有两种爱:一是彼此对书的激情之爱,二是因书共鸣的精神之爱。
我以为,这是超越一切世俗情欲最真挚的情感。
"我想当爱情以另外一种方式展现铺陈时,也并非被撕去,而是翻译成了一种更好的语言。上帝派来的那几个译者,名叫机缘,名叫责任,名叫蕴藉,名叫沉默,还有一位名叫怀念。"
汉芙曾在书信中多次表示将到英国旅行,并且造访该书店。但囿于各种原因,迟迟未能成行。时过境迁,书店最终关门停业,而德尔和其他一些员工也相继离世。汉芙最终于1973年在出版商的赞助下才拜访了念念不忘的查令十字路84号。
【3】情思
读完此书,掩卷深思:
其一,人与人之间,是更近了,还是更远了?
回首旧时光阴,大学那些年写信、等信,最是美好的回忆。
再次回味一下,找个教室、安静内心、字斟句酌写完一封信。信的内容,也许开篇说说天气,也许再叙说琐碎校园生活,或许也会谈谈书。真忘了曾经写了些啥。然后装入信封、填上地址,再走向邮局、贴上邮票、投入邮筒。想象收件人几天后读信的心绪,翘首等待对方的回信。这种跨越距离、跨越时间,心牵彼此的感觉,是现在即时送达的电邮、微信等永远无法超越的。
有时我造访一处名胜古迹,看到一张很美的信片,想寄给朋友,居然发现我几乎不再留有任何朋友的收信地址。
曾经的信件都已丢在岁月风尘中。如今,谁还在写信?谁还在等你的信?
人与人之间,是更近了,还是更远了?
其二,人生最长久的美好,莫过于与一本书去缠绵!
人类发明了文字,懂得写成文字并印刷成书籍,这使我们的生命具有无限丰富的可能性。
新近读台湾詹宏志《读书与旅行》,甚为欣赏其观念:
只有一个人生是令人不满足的,但我们诞生之际时空已定,这个人生也就跟着注定,还有什么方式能让我们扩大对实体世界与抽象世界的参与,在我看起来,也许只有“旅行”与“读书能让我们拥有超过一个“人生”。
当然,除了旅行与读书,与人缠绵,必会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但缘浅缘深,缘起缘灭。两情相悦固然有之,但一地鸡毛也极为常见。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要么一生,要么陌生!
自然是博大与永恒的,在旅行中与山河缠绵,个人再大的哀伤,都会被大自然担待,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过去的。但舟车劳顿、耗时耗力,旅行必会受制于时间、精力及财力等。汉芙在出版商的赞助下才在年迈时实现伦敦梦。说走就走的旅行,打个飞的只为去伦敦喂鸽子,梁朝伟可以,绝非平常人能消受得起。
而人生最长久的美好,莫过于与一本书去缠绵!在窗前的阳光里,在院子的鸟鸣里,在床头的灯光下,甚至在哐当的火车上,在喧嚣的广场里……
无时无刻不能读书,无场无地不能阅读。在书中去探索、追寻、触及那些不可知的情境,是一种心灵的自由旅行。
倘若又因书结缘,灵魂相遇,那将多么美好!恰如本书中的汉芙与德尔,恰如《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 》汤唯与吴秀波。
【4】忆情
在Google 地图上查阅“查令十字街84号”,看到此地如今成为旅行社及咖啡店。
想到汉芙所推崇的英国玄学诗人、散文家多恩的一句话:
“全体人类就是一本书。当一个人死亡,这并非有一章被从书中撕去,而是被翻译成一种更好的语言。”
德尔走了,汉芙也走了,查令十字街84号的书店也不复存在,但这条街还在,这个地址还在。象古老的伦敦,仍然充满了久远的故事,吸引无数爱书人前来观瞻。而此书更被后人改编成电影、舞台剧。
曾去过伦敦多次,但是,以前都是为了工作,而且彼时并不知有此书。也许下一次去伦敦,只是为了文学,只是为了查令十字街84号,去献上一吻。
“但是,书店还在那儿,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她良多……”
这世间,书缘在,情缘在,只是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地点,在不同的人之间,继续演绎着。
就像送我这本书的朋友Kelly,我们相识二十年,虽然聚少离多,但在我心里,她一直都在那里,心牵彼此。若有缘再聚,一定就像从来没有分开一样。
谨以此文感谢赠送本书的好友Kelly,还有如我一样喜爱与书缠绵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