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高中之前,我去过的最远的地方是南通市区,好像是大姑姑大姑丈租住的宿舍,一个叫做通沙汽渡的地方,然后还去过狼山濠河。那时候最想去的地方是上海,但是妈妈不同意小舅舅带我到上海玩,于是只能作罢。后来上海对我来说就是一个离我特别近、慢慢淡忘的地方。
在上大学之前,我去过的最远的地方是南京一个记不清叫什么的大学校区,为了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现在对那时候的南京已经没有什么印象,毕竟一个大巴带着我大多数时间都是睡过去了。
在工作之前,我去过的最远的地方是呼和浩特。一下子爱上了那里的蒙古奶茶、青城烧麦还有沙葱炒鸡蛋。还有我一直想见到的呼伦贝尔大草原。
不管走到哪里,我最想感受的是,这个地方的人是如何生活的。但是除了在求学地北京,感受帝都的四季变换,体验作为首都人民的生活,旅行途中除了吃吃看看很少能接触到真正的生活。所以,找不到旅行的真正意义。
一个人的所见所闻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做出的决定。特别是人生抉择。视界有多大,世界有多大。当然也不能忽略了所谓的道德绑架,毕竟人还是群居动物,我并不是天地之间孑然一身。
我的第一个人生抉择是,到北京上大学。因为南京的大学很多直接到如东高级中学招生,我的高考成绩不具备任何优势,而信息闭塞的我对于上海完全不了解,所以在地理老师的建议之下,我直接选择了北京。虽然妈妈很不舍得我远行,但算命的曾告诉妈妈我会在二十岁远离家乡,也不得不支持了我的决定。爸爸很开明,非常支持我。要是从小家里的经济情况好一些的话,我很可能跟爸爸成为很好的朋友。
我的第二个人生抉择是,到上海工作。找工作伊始,我就跟爸妈商量了,选择定在北京、上海、苏州、南京这些熟悉或者离家近的地方。但也许是命运使然,我终是选择了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城市。在北京求学的经历让我很快能适应任何一个城市的生活,很多大学之前的小伙伴都在上海工作生活所以小圈子还是可以慢慢建立起来,即使我非常想念北京的小伙伴们。一旦工作起来,便身不由己,也让我明白,原来真正分别之后,期待重逢是多么不容易。所以珍惜现在的每时每刻,抓紧时间去见想见的人,不留下遗憾,成为了更为迫切的现实。我竟然说出了或许本来的心声,我怎么也要遇见一个能经常来见我的人。此时的我总算明白了为什么妈妈不让我去远的地方,但实在不能理解的是,我并不是长期居住或者定居,还总会跟着小伙伴一起。爸爸就会很支持,出去看看总是好的。
上海,我来了。
未来,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