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法则即培养法则、指引法则、指导法则、引导法则,是指我们要学会巧用一切人事物去协助自己或他人活出生命的价值跟意义,活出一个人本来就有的天赋才华。
感恩教育:感恩者无敌。请问你最害怕什么呢?无非就是害怕自己有一天“无缘无故”被别人报复,或者害怕自己最爱的家人朋友被别人报复。而要避免被别人报复,我觉得你唯一能做的是:不做损人损己、害人害己的事情,如此你就能活得无所畏惧,不惧怕任何一个人。我们之所以要选择成为一个感恩者,那是因为我们本性就是那样的人。我们都不想用自己的言行去随随便便伤人伤己。而且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人都更愿意帮助那些懂得感恩的人。感恩者周围常常多助力,即使不小心“敌人”来错了地方找上了他,一见是没有任何敌意、恶意或恨意的感恩者就会自动心慈手软并悄悄离开,因为“敌人”也是人也有善良的时刻。从漫长的一生来看,我相信长期感恩者的生命品质是不可思议的高级别,即使偶尔遭遇伤害,也要转化成为我们对帮助过我们的人的加倍感恩。
尊重教育:尊重能够让你明白每一个人在这个地球上都不是多余的,都有他存在的价值跟意义的。有的人是为了让你的外表千变万化而存在的,有的人是为了让你品尝到可口的美味而存在的,有的人是为了让你能有个舒适的空间睡个好觉而存在的,有的人是为了让你更安全便捷地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而存在的,有的人是为了让你得到灵性上的提升而存在的,有的人是为了你的健康而存在的,有的人是为了你的快乐而存在的,有的人是为了让你理解什么叫背叛而存在的,有的人是为了让你了解什么是害人害己而存在的,有的人是为了让你明白什么叫“人终有一死”而存在的,有的人是为了让你懂得什么叫”带着面具生活”而存在的,有的人是为了让你学会做真实的自己而存在的,有的人是为了启发你、激励你而存在的,有的人是为了打击你、反对你而存在的,有的人是为了激发出你的潜力、潜能而存在的,有的人是为了与你擦肩而过而存在的,有的人是为了让你感知什么是贫穷而存在的,有的人是为了让你体验什么是真爱而存在的,有的人是为了让你明了什么是自我设限而存在的……当你学会尊重地球上的所有人时,你会从他们身上读懂每一个生命的存在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各自存在的价值跟意义的。
传统教育教育的对象是孩子,父母或老师可以不管孩子或学生的喜不喜欢、想不想要,把孩子或学生培养成父母或老师心目中想要的样子。而现代教育教育的对象是环境,父母或老师允许孩子或学生身上的所有可能性,不管孩子喜欢什么,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只要不损人损己、不害人害己,父母或老师都是支持孩子或学生的,并尽力去创造一个时空、一个维度或一个世界,让自己的孩子或学生更好地成为他们心中想要成为的人,让他们在整个大环境中自由自在地做他们自己。正如陈铭在《奇葩说》中说到:“我们这个时代的文明,能够给予孩子最好的事情,就是给他一方花园,给他养料和空间。你自由开放,你枝繁叶茂,你一枝独秀,你孤芳自赏,我都为你鼓掌。我们不管你是红的花,还是绿的花,我们不管你开出来是什么样子的颜色和形状,我都为你开心,只要在道德法律和公序良俗的基本人类框架之中,我都为你开心,这才是现代性模式下教育的本质。”再如教育家俞敏洪曾经这样评价自己:“我本人认为自己是一个成功者,不是因为我有新东方,我赚了钱,而是我有一个做人的基本准则,我始终认为我是一个善良的人,我是一个心中没有邪恶念头的人,从小到大,我没有做过一件伤害别人的事情。当然有时候话语上一不小心说了一句伤害别人的话,这是有可能的。有些话脱口而出,别人会觉得不舒服,我可以向他表示道歉,但是伤天害理的事情我肯定没有做过。”如果我们无论男女老少因为现代教育而坚守住这个底线:不做损人损己、害人害己的事情,那么我觉得这样的教育就很好。改用一句最近很有感觉的标题就是:“我主要教育孩子心安理得地混日子,只要孩子坚守底线,孩子爱怎么混怎么混呗!”
独立教育:我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让一个人早点独立,衣食住行玩,精神和物质,自给自足,不需要依赖别人就能自己满足自己。我也觉得:自己选择,别人负责,这是一个人依赖或幼稚的标志;自己选择,自己负责,这才是一个人独立或成熟的标志。如果有一天教育能够把我们带到这样一种境地:自己想要什么样的打扮,那就自己去设计,并自己承担结果;自己想要吃什么,那就自己去做或购买,并自己承担结果;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独处空间,那就自己去创造,并自己承担结果;自己想要采用什么样的出行方式,那就自己去选择,并自己承担结果;自己想要多少的财富,那就自己去投资,并自己承担结果;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伴侣,那就自己去找,并自己承担结果;自己想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那就自己去引导,并自己承担结果;自己想要什么样的身材,那就自己去训练,并自己承担结果;自己想要写什么样的内容,那就自己去写,并自己承担结果;自己想要看什么样的书,那就自己去阅读,并自己承担结果;自己想要去何处旅行,那就自己去玩,并自己承担结果;自己想要观看什么样的电影,那就自己去欣赏,并自己承担结果;自己想要听什么样的音乐,那就自己去听,并自己承担结果;自己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那就自己去尝试,并自己承担结果;自己想要学习什么样的技能,那就自己去研究,并自己承担结果;自己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那就自己去活,并自己承担结果;自己想要交什么样的朋友,那就自己去结识,并自己承担结果……所有的这些选择均以不损人损己、害人害己为前提,那么我会真心觉得这样的教育就很好。而真正的成长和自由,也是在你开始为自己的选择和结果负全责的时候才开始的。
回首我自己过去的这30年时光,我强烈地感觉到我学生时代的学习,包括大中小学的学习,几乎全部是为了通过考试而去学的,不管自己喜不喜欢都得记,不管自己有没有真正理解或真正掌握都得背。但出社会独立生活和工作以后的学习就很不一样了,我觉得大部分的学习是为了解决在生活、工作或学习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比如家里门锁坏了我要怎么解决、这次回家要坐飞机我要怎么订机票、我想吃老家的头水紫菜炖排骨我要怎么做、参加同学聚会我要如何打扮才得体、几个高中同学来我老家玩我要如何安排好大家的食住行玩等等。除了要解决实际问题外,我还开启了一种有意识:我就是要下意识地把学过的或正在学的东西真正理解和真正掌握,最好能把它变成一种任何人都拿不走的个人能力。此外,现在的我愿意学任何自己喜欢的东西,但我不只停留在喜欢上,而是力图把我喜欢的东西更深入、更专业一点,做的更好、更极致一点。那么坚持一段时间后努力若有结果那就太好了,努力若没有结果自己也不会怎么不开心,因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整个过程本身我是很享受的,即过程本身就是最好的回报。比如我每天跑10K的时候我是很享受的,因为我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跑步,与挣不挣钱无关;我有空研究创意的时候我是很享受的,因为我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创意,与别人认不认可无关。
在教育孩子上,无论是“父母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还是“孩子无论做什么父母都是无条件支持的”,其实父母的出发点都是好的,都是为了孩子好,没有对错之分。《奇葩说》第四季中有一期关于“父母是否会给自己的子女定制一个完美的人生”的话题的讨论,给了我很大的教育启发:第一种版本是孩子完全按照父母的要求去过人生,前提是父母已经发现孩子身上确实有某种潜在的天赋才华,那么父母看似是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事情,但其实是在真正地为自己孩子的未来做考虑,有一天等孩子真正长大了,并能从自己的天赋才华中受益、对自己的天赋才华充满自信时,我相信你的孩子也会像好评如潮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里的两个女孩子那样,真正地理解了爸爸的良苦用心,并对爸爸曾经的“强加”的做法充满了真心的感激(在走好父母的安排之路的同时,寻找机会去实现孩子心中的梦想)。反之,如果父母把孩子的天赋才华置之不理,那么对于孩子的人生来说可能会很遗憾的;第二种版本是父母完全遵照孩子自己的意愿,让孩子去过他自己想要过的人生,前提是孩子对自身优缺点、天赋才华、梦想目标有足够清晰的了解,那么无论贫富、成败、苦乐,都让孩子自己去经历、自己去承担,而做父母的只要在旁边、在孩子需要的时候默默地协助他就行了,孩子需要物质支持时就支持物质,孩子需要精神支持时就支持精神。我个人认为这种版本反而能够让孩子更快独立、成长或成熟(在坚持孩子的梦想之路的同时,寻找机会满足父母的期望);还有第三种更有弹性的版本是,先按照父母眼中定制的完美人生去活,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如果孩子对自己的生活感到还满意的话,那就继续,如果孩子对自己的生活感到不满意的话,那就在原有生活的基础上,自己去加点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边活边调整,边过边完善,直到找到能够让孩子和父母都觉得很棒的生活方式,既是孩子喜欢并擅长的也是父母能够理解并认同的(满足父母的愿望,实现孩子的梦想,不做选择,同步进行)。
沟通教育:为什么父母会想要孩子听他们的话,最好按照他们的要求和标准去生活?因为父母希望有一天自己孩子以及孩子的所爱之人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为什么孩子会想要追逐自己的梦想,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遵照自己的内心去过日子?因为孩子也希望有一天自己和自己所爱的家人朋友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看看,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其实大家言行背后的初衷都是一样的:一起过上更好的生活。所以,无论是听父母的话还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去生活都是对的。只是,父母可能会不理解孩子的梦想,如果孩子没有主动跟父母表达自己追逐梦想的初衷的话;反之,孩子可能会不理解父母的想法,如果父母没有主动跟孩子沟通自己苦口婆心说那么多话的目的的话。总之,我觉得父母和孩子都要学会沟通或表达,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彼此活好当下,反之就会造成带有痛苦和压力的不理解和不支持。
行动教育:我觉得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重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一个很爱看书的父母教不出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一个很会言行鼓励的老师,教不出一个不爱进步的学生。正如《换个活法:临终前会后悔的25件事》一书中提到:“为人父母者,务必记得坐言起行,以身作则,自己八百年不与兄弟姐妹来往,却盼望子女友爱,自己不懂孝顺长辈,却空想子女知恩图报,这简直是缘木求鱼。”凡事只有自己做到了,才有资格去要求别人也做到。用在学校教育上就是,凡事只有老师自己先做到了,才有资格去要求学生也做到,也会更有说服力。用在家庭教育上就是,凡事只有父母自己先做到了,才有资格去要求子女也做到,也会更有说服力。如果自己还做不到,那就请你少要求别人吧。所以,你给孩子什么东西,孩子未来就是什么样的人。家长本身是怎么样的人,所带的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老师本身是什么样的人,所教的学生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欺骗孩子,孩子也会欺骗别人;你不尊重孩子,孩子也不会尊重别人;你对孩子说话不算话,孩子也会对别人说话不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