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拾味丹子
忙忙碌碌这一生,我们究竟在寻找什么?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我们存在的意义在哪里?或许,这一生,我们注定平凡,但愿我们能直面这惨淡的人生,勇敢面对这重复而简单的每一天。
初识《欧也妮,葛朗台》,是在大学外国文学史的课堂上。从世界经典文学形象“四大吝啬鬼”的介绍中,得知了葛朗台。然后就好奇是怎样的吝啬,可以勘称世界经典。便从图书馆兴致勃勃地借来了《欧也妮,葛朗台》。这一看,被作者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惊呆了。原来人对金钱的爱,可以到如此程度,惊叹扼腕之下,是深深地悲凉与落寞。
如今,早过了那时的青春年少。当时,只是凭着一腔热情,怀揣着好奇的心里,才把书看完了。多年后,再翻看,才发现,人性的丑陋和良善,在作者笔下被刻画得入木三分,真真切切,深入骨髓。
1.
书中,作者极力刻画一个糟老头爱慕虚荣、视金钱如一切的守财奴形象。看金钱,高于一切的老葛朗台,那对钱的痴迷,是让人作呕又可笑的,同时又是可悲的。他专横、吝啬、贪婪,为了金钱,不择手段,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
他得知女儿把积蓄都给了亲侄儿夏尔之后,暴跳如雷,竟把自己的亲女儿欧也妮软禁起来——“没有火取暖,只以面包和清水度日”。当他妻子因此而大病不起时,葛朗台首先想到的是请医生要破费钱财。只是在听说妻子死后女儿有权和他分享遗产时,他才立即转变态度,与母女讲和。
一个如此装横跋扈,毫无情感的老头,在金钱面前所表现的种种举动,实在是骇人听闻的。“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著狂”。金钱已经使他变得麻木不仁、铁石心肠。他为了财产逼走侄儿,折磨死妻子,剥夺独生女欧也妮对母亲遗产的继承权。更不许女儿恋爱,因为害怕别人继承财产。
2.
看完此书,心情是灰暗而沉重的。虽然没从书中感受到欧也妮对父亲的恨意,却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了这人世间的悲凉。人生之中,我们终其一生,究竟在追寻什么?像葛朗台一样,追寻金钱,寻找自己存在的价值吗?没有了亲情,寻求财富的意义又何在?一个人,连心都没有了,如石头般冷酷无情的活在这人世间,又有何乐趣?
葛朗台守着一堆没有温度的黄金,即使在生命的弥留之际,丝毫不关心将要孤身一人,生活在世界上的女儿,而是关心他的金子。甚至“当神父把十字架送到他唇边,让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他却做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因为十字架是金子做的)。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他留给女儿的最后一句话是,“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没忘了心心念念的那笔财产,嘱咐女儿要来交账。人生活出了此番境界,又是何等的可笑、可悲。在他身上,似乎早已没了人性的踪影。
3.
当然,书中还是有能让人温情脉脉的地方。葛朗台唯一的女儿欧也妮,虽然在父亲身上,从未感受到父爱,却饱含悲悯之心,善良而纯真。即使面对心爱之人的背叛,还能竭尽全力给予扶持,这与父亲吝啬专横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或许,也是作者以《欧也妮,葛朗台》命名此书的真实意图吧。也许,作者巴尔扎克更希望我们记住人性的真善美,忘却可悲的假恶丑。
4.
老葛朗台的一生,是不幸的。他这一生,从没体会过爱情、亲情、友情的幸福滋味。这一生,他与金钱为伴,沉醉在纸醉金迷中,无法自拔。金钱,就像一把刺入他胸膛的利剑,他却不愿拔出。
彼之蜜糖,吾之砒霜。这金钱,在葛朗台家,从来就不是蜜糖,而是如砒霜一般,深入骨髓的毒害着这一家子。因为葛朗台对金钱的执着追求与狂热守候,让他没有机会和时间,思考生命中还有更值得关心和爱护的。他没能给身边的妻子一丝丝关爱,也没能让女儿在这个富裕的家庭里感受到一点点的温暖。
欧也妮是如此渴望爱情,而不能得。她终其一生等待自己心爱之人的归来,盼来的却是锥心的背叛。当她倾囊相助表哥夏尔闯天下的那一刻,便把自己的一颗真心交付了出去。然而,在经历了母亲、父亲的相继去世后。在苦苦的期待中期盼心爱之人归来的欧也妮,最终等到的却是发财归来的负心汉。爱情所留给她的,惟有痛苦。
欧也妮像一颗掉落尘世的繁星。她像一位圣母般,爱着身边一切可怜、可恨之人。亲情、爱情于她,是此生最深的留恋与伤感。
5.
漫漫人生路,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度日。忙忙碌碌中,我们有多少时间在思考?我们人生真实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像葛朗台一样,终其一生,追寻金钱?定是不妥?像欧也妮一样,终其一生,怀揣美好,向往爱情,又是否可行?
一生实在是短暂的,匆忙的,或许又是漫长的。究竟,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们所追寻的又是什么?我笃信不是金钱、也不应该是物质。而是一种叫“爱”的东西。
爱,能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更好的爱身边的人。如欧也妮一般,虽然一生惨淡,却仍对美好保有渴望和追寻,只因心间还对这世界存留着一份热爱。
永远怀揣着爱,这或许才是让我们在漫漫长路中坚持下去的动力。也是如此,一切才会变得光明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