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头疼孩子的不听话,让他往东他偏往西,让他别动这个,他偏偏毛手毛脚。我们多希望孩子能听话一点,再听话一点,乖一点,再乖一点。但是假如孩子真的是个规规矩矩的乖宝,那么是不是就如我们所愿了呢?
一
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有一种毛毛虫一直都过着团体生活,每次它们外出觅食都由其中的一只带头,后面的依次跟着前面那只,很有秩序的排成一列往前走。
法布尔把这些毛毛虫都放到了花盆旁边,让它们首尾相接,围成了一个圆圈,然后在离它们约六英寸的地方放上它们最喜欢吃的食物。而这些毛毛虫一直跟着领队绕着花盆边缘行走,一圈又一圈,不吃不喝。几天过去了,守纪律的毛毛虫始终按部就班地行走,最后都饿死在距离它们的美食不到六英寸的地方。
于是法布尔感叹说,只要有一只毛毛虫能够不盲从,有自己的主见,它们的命运就可以改写,可惜没有一只!
看了这个故事,我们都会觉得这些毛毛虫怎么这么笨,怎么就不知道变通呢?是啊,怎么就不知道变通呢?怎么就那么没主见呢?怎么就那么听话呢?怎么就……
这不正是我们做父母的常常要求并希望孩子成为的样子吗?
但是当孩子真正被一点点变成父母眼中的乖孩子时,“你怎么这么笨?”“你怎么就不知道变通”恐怕又成为让父母头疼的“新症状”。殊不知,这都是父母的“杰作”。
所以,在孩子不违背大原则的前提下,要让孩子有自己的主张,不要事事管着孩子,更不能时时束缚着他的小思想,否则,孩子真的会变成遇到什么事都会“我回去问问我妈妈”的乖宝一枚。
二
当年比尔·盖茨决定要从哈佛退学创业时,他的妈妈大力阻止,却丝毫没有动摇比尔·盖茨准备弃学创业的决心。那时候,她的妈妈一定觉得这个孩子固执的不可救药。试问,不要说在那个年代,就是现在,又有几人会放弃梦寐以求的世界名校转而去进行未知的创业之路?
而当今天人们说起比尔·盖茨的成功时,总会有人为他当年的选择竖起大拇指,并夸他当时真有主见,所以才创立了今天的微软。
但是,我们都知道这样带有奉承的说辞也不过是事后诸葛亮罢了。当时面对茫茫前途,恐怕更多的人认为是固执鲁莽的行为吧。然而,正是这份可贵的有主见的“固执”带来了无数的可能性。
面对孩子的一份坚持,到底是有主见、固执,亦或是叛逆?这需要父母加以辨别。如果父母一味地抱怨孩子不听话,总是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那么对孩子来说,就是某种意义上的扼杀。
犹太人认为,扼杀孩子的观点就等于扼杀了他们的能力!
以色列学者曾经花了近20年的时间来追踪有反抗期现象的孩子和没有反抗期现象的孩子,发现前者长大后的自主性比较强,而后者长大后多半缺乏自主性。
犹太人认为父母给孩子太大压力,孩子容易过于温顺,养成固定形式的人。不会跟父母说“不”的孩子,父母反而应该更担心。
可见,孩子不听话不见得是坏事。
主见、固执、叛逆之间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关系,有时候不容易区分。我们要学会识别。父母的这点认知对孩子非常关键,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
如果是固执于好的,就是主见;如果是一意孤行,那就是固执;如果孩子是为反对而反对,故意和你对着干,那就是叛逆。
当然还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三
成功人士,都不会是乖乖跟着其他“毛毛虫”盲目前进的人。他会经过自己的判断再决定是否跟着大家走。
在一本题为《台塑打造石化王国》的书中提到台塑集团创办人王永庆创业的故事。被誉为台湾的“经营之父”的王永庆17岁开始自行创业,开了一家米店。那时候米商的稻米里都混有沙子和米糠。同行都如此,大家都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然而王永庆却另有想法,他筛掉沙子和米糠,力求质量。还进一步调查客户的需求,看客户家里有多少人,需要多少米,客户的米快用完时,他就主动补货,送米上门。后来又一步步打造成了自己的企业品牌。
看到这儿,我们深深觉得他之所以能建立起庞大的企业帝国,不是什么运气,是他独特的想法和不愿跟在后面走寻常路的智慧,以及他踏实的干劲,所有这些创造他自己的竞争优势。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不一一列举。
可以说,每个有独特见解和主张的人,而不会去做个盲目的 “毛毛虫”。他们或许会跟着前面的人走,或许是另辟蹊径,都是经过了自己的思考。
只要孩子不是冥顽不灵,而是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父母就应该学会尊重孩子的意见,这样才不会抹杀孩子渐渐萌芽的独立思考能力。
如果你家孩子属于这种不听话,那你应该高兴,不是吗?
因为我们都希望孩子是只将来会长成森林之王的幼师,而不希望他是只虽可爱无比,但注定一生必须跟人左右的哈巴狗。
你要把孩子养成哈巴狗,还是未来的森林之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对主见、固执、叛逆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