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坚持”二字,相信很多人都心有余悸,眼前出现的也大多是咬牙朝着目标努力的辛酸画面。
古有好学者“头悬梁锥刺股”,现有无数学生灌咖啡提神学习。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坚持是痛苦的,而且是长期的。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只能苦巴巴地继续做下去,咀嚼着美好的未来才有动力迈开腿走下一步。这个过程需要极大的意志力才能控制自己放弃短期的快感,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达成自己的大目标。
目标都是计划出来的。几乎每个人都做过计划,或多或少而已,其中能坚持下去的有几个呢?我本身是很喜欢做计划的,因为还没行动前已经能想象到随之而来的丰厚奖励,心理上也获得了极大的满足。至于计划执行了多少,最后真正能获得多少奖励,我总不愿去捅破这层窗户纸。
只是这种做法行得了一时,骗不了自己一世,看看自己究竟有些什么能耐就一清二楚了。每每想起来的时候总是痛恨自己做事半途而废,成不了大事,然后继续做计划,继续咬牙坚持,继续以失败告终,再周而复始。
养成习惯的方法
我总以为自己缺少像成功人士一样的强大意志力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失败,但古川武士老师写的这本书——《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却告诉我们:可能我们少的不是意志力,而是养成习惯的方法。
习惯为什么难以养成呢?因为人有对抗新变化、维持现状的倾向的习性。一个新的习惯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个新的变化,是打破现有平衡的邪恶存在,所以会不自觉地抵抗它。故养成习惯需要多次的重复。只有让身体记住这个行为,不再抗拒它才算成功。
但单纯的重复行为总是长时间且枯燥无味的,人很容易半途而废。我们要想办法让重复性的行为变成无意识的行为,也就是让习惯“自动化”。好比刷牙,每天都是漱口、挤牙膏、刷牙,但几乎没有人会感到痛苦,或者刷到一半就放弃了。因为儿时已经将这个行为刻印到我们的身体中,我们只知道要刷牙,但不会去想:“每天都要刷牙,甚至一天两次三次,每次至少三分钟,好无聊哦。不如放弃吧?”
养成习惯的三个阶段
古川武士老师将习惯养成分成三个阶段:反抗期、不稳定期和倦怠期。
反抗期:习惯养成的第1-7天,失败率高达42%。
刚刚养成习惯时会遭到身体最强烈的反抗。这个阶段困难重重,是最容易放弃的。这时候的要求比较低,只要自己可以做到持续的执行就可以了。至于行动的数量或者效果可以暂时忽略不计。
在反抗期可以采取“婴儿学步”和“简单记录”的对策来保证执行,就是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并随手记录一下。比如说为了考六级需要每天背单词50个,在最前面这几天,只要每天有背单词就好。即使每次只记了一个单词,在这个阶段也认为是成功的。
不稳定期:习惯养成的第8-21天,失败率为40%。
从不稳定期开始就需要保证执行的数量到位,说好每天背50个单词,就只能多不能少。这个时期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行为意识,但还是比较容易受环境影响。 可能你准备晚上写几篇阅读,突然朋友约你去逛街,就直接把这件事抛到脑后了。
所以需要我们将行为模式化,建立例外规则,并通过科学奖惩找到自己的行为开关。
行为模式化是固定的时间、地点做事,最好挑不轻易受影响的时间段。如果真的有意外情况发生,就要在之后赶紧把坑填上,不能留空。假如你跟朋友逛完之后还记得把阅读做完也可以。不然就得选择其它不容易被打扰的时间来做阅读,并跟自己约定奖惩措施。
倦怠期:第22-30天,失败率18%。
能坚持到这个阶段的人都是勇士,只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这个阶段习惯已经养成,但有时候总会觉得提不起劲,毕竟要看到实际的效果不知道还需要多么长的时间,会厌烦也是人之常情。
在倦怠期可以换个环境/心情,用另外一种方式坚持下去,在不一样的氛围中坚持。这时候你单词背完了、阅读也做了,就可以试试去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练口语,或者通过看美剧来学习英语。有新鲜感才能继续学下去嘛。
设定持续开关
这里要重点讲一下“持续开关”的设定。因为坚持没有一些动力的话,总感觉自己做了很多伟大的事却没有人知道,而自己也没得到任何名利上的东西。这种“不划算”的事做久了就会觉得没劲,然后就半途而废。在这时候“持续开关”就可以起到相应的监督作用了。
持续开关分为糖果型和处罚型两种,总共有如下时而种做法。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性格和以前的事例来决定哪种开关的作用更大,将之应用到坚持中去。对于不同事件也能采用不同的持续开关,只要适合自己就好。
想要养成一个习惯可能很难,但将其拆分成不同的小阶段,针对不同阶段的心理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就会比较好处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