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入与界定
“情节”这两个字大家一定都不陌生,无论是生活中偶尔的戏剧化日常还是我们最开始做的语文阅读题,追的电视剧都和“情节”密切相关,事实上,广义上的“情节”或许与小说、散文、戏剧大类、表演与诗歌等等都有着密切联系。但是日常生活中却鲜有人注意了解“情节”,有关广义情节的专门研究也几乎没有。因而,我想系统地探究一下“情节”这一命题。
一般来说,研究一个内容大致可以分为这么几个方向——该内容与社会、历史、人文及商业情况或动向,该内容不深究原理的表面统计、归纳、分类,该内容内在的原理 ,该内容的实际应用,该内容的花边······
总的来看,关于情节的很多内容基本上已经都有了很多研究,甚至TV网站还统计除了各种剧情片段并且现代科技甚至可以做到用深度学习模仿戏剧创作,但是人们关于情节内在原理的研究依然很少。
二,理清头绪,进一步深入
现在,我们已经把问题缩小为研究情节的内在机理,但是这个命题依然过于宏大,需要想个方法理清头绪、深入下去。
正如孟德尔从豌豆中发现遗传定律一样,对于宏大没有头绪又很难在书中查到答案的命题我们首先需要大量的收集信息,然后在根据信息大概的关联倾向,初步得出方向
但是,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戏剧还是诗歌,基本上每一篇都涉及情节,这信息量简直铺天盖地。这么多的情节一生也难以过完。
当信息量过大时,正如计算机算法学习中,穷举法解决问题效率太低,需要更有思维的算法一样,我们可以更有逻辑,更有规划的收集分析自己想要的信息。
于是,我想到了在这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已经有前辈们给我们划分了很多情节的流派——散文、戏剧、音乐和小说等等。我们为什么不直接把这些现成的内容一比较,得出结论?
研究问题应该紧贴主干,同时可采用控制变量等等思路。
散文、戏剧,音乐这些都有哪些区别呢?格式?表现途径——电影依赖视觉而音乐依赖声音?但这些都和情节内在原理没什么关系,应该丢弃。同时,又有哪些和情节联系比较紧密但是不算情节的呢?我想到了论文和生活甚至音乐。论文没有内心情感的参与,生活过于零散,并不是经过规律组合形成的。在各个流派中,它们的风格也十分迥异,比如小说比散文更完整(有意志地回环),歌剧比电视剧更加规则(更集中地描绘主题)。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最终得出结论,情节的本质大致是有内心感情参与的,规律组合的,情节又有规则或不规则、完整或不完整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