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何老师玩小螃蟹,跟阿嫲说:这个是小螃蟹,那个是他的阿公阿嫲,他的爸爸妈妈去上班了不在家。跟我一样,我的爸爸妈妈也不在家,我跟阿公阿嫲在家。
早上一起床,何老师发语音给QQ叔叔:QQ叔叔好,我是何老师啊。你的爸爸妈妈回家了吗?我的爸爸妈妈还没有回来。
在何老师的认知里,他的爸爸妈妈不在家,别人的爸爸妈妈也就同样不在家。
四岁的他所以为的世界,就是他自己的世界。
我想起小学二年级时,有次跟同学聊天,说起她昨天做什么事。我吃了一惊,当下的认知是:原来,在我看不见的时候,她们也做很多事情!
在那之前,我只知道自己身上发生的事,跟他们在一起时候的事。并且以为,在我看不见的时候,他们的一切都是静止的。
八岁的我所以为的世界,就是我身边的世界。
后来,喜欢上看书。在书里看到,很多我身上发生的事情,也发生在别人身上。而他们身上发生的更多事情,是我所没经历过的。而且几十年前,他们居然有跟我一样的心情,说出了很多我心里想说的话,渐渐体会了那种“心有戚戚焉”的感觉。
也渐渐有个模糊的认识:原来在我不知道的地方,有个很大很大的世界。
再后来,去了一些地方,看到了很多没见过的人事物,惊讶于他们与我所认识的世界的差异。一开始的惊奇不已,到后面深入了解,又觉得一切理所当然。
开始理解书上说的“存在即合理”,而那些合理或者看似不合理的存在,组成了每个地方和人们的特色。
开始醉心于发现这些不同点,仍然保持好奇心,但是不再容易大惊小怪,因为我知道,这个世界,比我知道的要大许多。
年前小侃问我,你那么喜欢出去旅游,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我想了想,认真回答他:“除了说看不同的风景,舒缓压力开阔眼界之外,最大的收获,应该是变得越来越包容吧。
因为看到很多的不同,理解了产生这些不同背后的原因。你不再坚持自己知道的才是正确的,这世上有太多种生活方式了,有太多思想观念与你迥异的人,你所奉为至高无上的并为之坚持不渝的一切,可能在别人眼里,只是一场荒谬的笑话。
懂得这些,人就会变得越来越谦逊,越发能包容与你差异甚大的一切,虽然你可能不认同他们。”
是的。当你看到你的长辈邻们居或者小有成就的朋友们,在日常谈话中,在酒酣耳热之时,提高嗓门,大手一抬,颇有指点江山的气势,用着不容置疑、肯定的口吻告诉你“应该做XX!”
然后,又大手一摆,摆走你还没来得及说出口的话,用不容辩驳的、绝对的语气回答你“我知道,那是不对的,应该这样做!”
你一边擦着脸上的唾沫星子,一边想到:原来无知,会让人有根深蒂固的倔强,产生虚假的自信和狂妄。固步自封,会让人有莫名其妙的优越感,产生难以消除的偏见,排斥和否定一切异己。
更加觉得,人要多出去看看这个世界。不出去看看,很容易变成井底之蛙,你便以为世界就是你身边的一切,是你头顶可见的那片狭小的天空。
只有走出去了,才知道世界有多大,才会懂得这世界与你想象的大不同。
微博上曾经有段话很火:
“懂得了这世界上没有所谓天然正确和绝对政治正确,能够接受别人有不同的三观以及其衍生出来的思考方式。”
在这个充满偏见,不理解,甚至一见不同便恶言相向的时代,能够接受别人有不同的三观,不同的活法,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它直接决定了你的气度,你的待人接物,你的胸怀抱负。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也是看世界的最好的两个方法。
读书会让我们看到更辽阔的五彩斑斓的世界,与不同时间空间的人对话,感受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拥有更丰富和充盈的精神世界。
而旅行,让我们真切地与世界连接,亲手触摸古老的城墙,亲眼所见那些秀美壮阔的山河,亲自走在形形色色的人们中间。在大千世界里,越发觉得自己的渺小,越发谦卑。
去读书吧,去旅行吧,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愿你无论身处何方,也能感受到一个宁静澄明、温柔多情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