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一位朋友聊天。她说看我做的各种面包心痒难耐,决定下手做一个。只是没有秤所以她凭感觉估量份量;只是“手套膜”太麻烦,所以她用快手法随便霍霍了下;只是发酵要注意啥她不知道就...
“其实要求没那么高,差不多有拉丝就可以了。”她说。
我问她为何不直接买?
“因为喜欢做成功时候的快乐。”
我转而问了她另一个问题“疫情是否让你更焦虑更急于求成了?”
答案如你们所猜,确实如此。
为何一场疫情让大家焦虑感、急于求成之心被放大?
如果你在武汉,你可能会更有感触。疫情之下,武汉封城76天。这76天里武汉大多数普通民众们过着《土拨鼠之日》里重复的生活。
如果是以往,那些想做而没做的事儿可以借口因为忙、没时间。而这一次,76天,一场足够漫长的停摆。那些想做的事儿没了忙做借口,依旧没有改变。
意识到你没做想做的事,并不是忙碌,而是你自己。这多么让人沮丧!和沮丧接踵而至的就是不接受带来的焦虑和想证明并非如此的急于求成。
虽然之前也活在被贩卖焦虑的环境里,但疫情暂停键就像镜子一样,将真实的我们暴露无遗,连借口都无处可找。而看着这样一事无成的自己,焦虑就成倍数增加。
与此同时,虽然武汉被暂停了,但工作涉及培训、医疗等行业皆因疫情从线下转至线上。各类线上课程、会诊纷纷开启,甚至包括很多行业知名人士。所以焦虑者趋之若鹜蜂拥而至。似乎花钱屯了这些课就能好过些。那样就不会再对自己内心蠢蠢欲动行动却一动不动的行为愧疚。
疫情之下,让你焦虑的是疫情本身还是没有借口后依旧一事无成的自己?
其实在武汉最开始封城的那周,我也特别焦虑。一方面武汉当时形势确实严峻,这让我很担心身边人,所以会守着微博刷新闻,一刷就是一天;另一方面如大家一样虽然多了很多时间,除了刷新闻却什么都没做。
这样恶性循环了几天,我觉察到这样不太对劲。一周以后,我决定要做些什么改变这种情况,最开始我选择学习之前屯的课。
你们猜结果怎么着?
四个字:惨败而归。
被焦虑占据,我完全无法静下心来学习。而这样焦虑又一事无成的自己...太让人挫败了。
于是我接受焦虑,不再强迫自己学习。
我问自己在疫情里最重要的是什么?
思考良久,我最终选择了2个方向:
1、自己与家人的身体;
2、缓解焦虑情绪;
针对这两个方向我定了3个原则:
1、按日常作息生活(包括睡眠和饮食);
2、每天运动30-50分钟;
3、做些能放松精神在一段时间后又能看到成果的事。
所以,在接下来大约2个月里,我没有去触碰需要特别专注烧脑的事,而是放松专注不烧脑的事。不苛求因焦虑一无所成的自己后,我整个人都柔软下来,也能接受之前会被焦虑影响这件事。
当我在专注做事时,焦虑情绪缓解了很多,人也从丧中脱离出来。加上运动以后,整个人更积极了许多。
当深陷焦虑,请别为难自己。做些能放松让自己柔软下来的事儿,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当深陷焦虑,请别为难自己。做些能放松让自己柔软下来的事儿,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花了大约2个月让自己完全放松下来,不再受焦虑干扰。
然后我用了大约1个月时间书写了2篇书评、研发3套系列微课课、阅读14本书籍,开启了吐司烘焙的新技能。
很多人好奇为何我没受到疫情影响颓下去,反而生活越过越精彩,越过越燃。我认为是二八法则起了关键作用。
大家都知道,在时间管理里,二八法则是把80%的精力投入到20%的重要事件里。
在这里,我认为是当状态不对时,我们需要花80%的时间调整状态,不要急着开始。当状态调整好了,就能接受投入精力,加速高效。
疫情停摆能不丧吗?
能,如果你能放弃对抗,接受自己、放松下来,不止能摆脱丧,还能燃回来。
(这一次给大家看到了不一样的二八法则,下一次我们详细聊聊如何做能从丧中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