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对对,就是你说的”
“你说的很有道理,他说的也很对呢”
“我在想……哦,或许你说的更有道理”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是不是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听到别人说出一个意见就觉得好有道理?转耳听了另一个人的,也觉得分析的角度很独特?当需要自己发表意见时,或者不敢发言,或者被别人一句话就改变了?
归结其原因,就是我们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立意见,没有主心骨,要么没意见要么不自信。而为何形成不了自己的独立意见呢?根本上说是缺少深入思考,过程上说是缺少合适的方法。今天,给大家介绍一套很简单的,基于哈佛大学的教学计划所推荐的三部法的自我意见建立法。掌握这个方法后,不一定可以让你提出多好的意见,但至少不会再人云亦云,而是有自己坚信的想法。
我总结这个方法为“三步一思”。“一思”就是深入思考,批判性思考,这是形成独立意见的根基!“三步”就是:确认自己对问题的理解程度;深入理解,弄清有疑问的点以及扩张观点;形成自己的意见。这是形成独立意见的有效方法。接下来,让我们逐一细说。
没有思考就没有发言权,只有通过对问题或意见的深入思考,才能掌握其实质而不是人云亦云。如何深入思考?关键是具有批判性思考的能力,这里的批判不是批评,而是辨析的意思。批判性思维就是要求有”根据“的思考,当进入”根据“的层面时,思考也就进入了比较深的层次。比如,有人说北京大学是所好大学,你可能立马附会”是的是的“。而批判性思维不止于此,他要求你要找到根据,即北京大学为什么好?当你找到一系列证据后,比如师资、环境、生源、研究等资料,才能真正支撑这个意见。或者,在这个过程中,你发现北京大学比起世界名牌大学还有很大差距,你或者会说北京大学不算是好大学。而这些结论都是在对意见的批判性思考,有根据支撑,以及深入思考后得出的,必然有说服力。
批判性思考是可以练习获得的,这里有个小贴士,可以帮助你进行练习。就是在你做任何决定的时候,都问一问自己,Why?是的,任何决定。比如最简单的中午吃饭,为什么选红烧茄子而没有选辣子鸡。比如难一点的工作中的方案,为什么是这个方案而不是其它?
批判性思考是形成意见的基础。当我们遇到一个问题或观点时,我们第一步要做到不是下结论,而是要先确认自己对其到底了解到什么程度。我们常常自以为是,自以为完全理解,这毫无助益。如何检验自己是否真正理解?最好的方法就是提问。针对问题,可以用5W2H进行问题界定。而针对观点,因为观点的逻辑基本是“论据--论证--结论”,我们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提问。比如针对论据,数据是否准确,有没有类似但结果不同的案例?对于论证,方法是否合理,有没有相关性?对于结论则有,必要性是否充足,有没有矛盾,后续问题,有没有模糊用词?问完这些问题,我们常常会发现,真正理解的远比想象的要少。
在理解观点时有一个重要的问题要注意,就是要区别“事实”与“意见”,特别是所谓的专家观点。事实就是客观的描述,比如地球是圆的。而意见则是对事实思考后的一种个人观点,比如地球是宇宙中最美的星球。对于事实,我们可以客观接受。而对于意见,则一定要小心,要“批判性思考”。
形成对问题或观点的基本理解后,下一步就要对其进行深入的多角度的理解。这就要求一方面解决之前的疑点,一方面还要扩展对其的理解。解决疑点自不必说,可以通过查资料,提问等方式加以澄清。我们重点来说说如何扩展对观点的理解,主要从两个维度入手,空间和时间。
从空间来说,有个三方面:一是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设身处地的从他们的视角会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或观点;二是从第三方非利益相关者角度,比如假设自己是人类学家或者记者,该如何评价;三是从自己的对立面,提出与自己相反的意见,然后有根据的辩论,看有没有遗漏或新的想法。
从时间维度来说,有两个方面:站在未来看。假设观点实施或没有实施,实施的顺利或不顺利各自会有怎样的结果;看过去,即前提假设,特别是隐藏的假设。很多我们自以为正确的东西都是有一些前提假设的,这些假设有些是真的,有些却未必。比如,我说开卷有益,你大概会同意。可是,这二者有直接联系吗?开的什么卷,怎样开的,有什么好处?这些都是是而非,这些也就是隐藏的假设。
到这个阶段,应该基本可以建立可信的、自信的独立的意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