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县心理咨询协会郭亚婵坚持分享第1161天:书摘
如果世界观告诉我们,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生活同生活的本来面目没什么不同,生活本身具有转变一个人的力量,那么我们就不会再逃避自己的经历了。相反,我们乐于接受它们,我们会从内心深处认为这些经历正是开发精神世界的有益教训。
世事可以分为两类情况:个人的和非个人的。个人的情况包括婚姻、为人父母、工作、友谊等。同另一个人打交道的过程显然是同他人一道营造现实的过程。个人的经历还包括我们的饮食习惯、体育锻炼的项目、为人的态度、生活的动力等。尽管我们有可能生活在错觉里,认为事情就“那样发生了”,但事实上正是我们的活动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现实。
非个人的情况则有所不同。我认为这一类事件包括经济环境、老板的坏心情、邻居的犬吠、责任不在自己的交通事故或洪水、飓风之类。这样的事件似乎是随机和不可预测的,一瞬间就有可能降临到我们头上,显然也由不得我们同意或不同意。
如果我们回避生活固有的狂热无理性,甚至奢望一切不如意的事都会奇迹般地远离我们,那么纵然不感到失望,也会感到挫败。这样的事情发生后,如何应对就成了关键。在这些事情上,我们需要表现出决断,作出妥协。
有时候,生活会变得贫乏,让人难以忍受,常常会引起我们的厌恶,并由此带来一种放弃的态度。但是,生活中的随机事件不应该成为自暴自弃的理由。如果我们抱着失败主义的态度看待生活,认为世事无法掌控,结果将毫无益处。
虽然我们总是想知道什么时候会遭到极端事件的侵袭,但生活的变幻无常并不是人们偏执、妄想的原因。相反,我们应该接受现实中的每一刻,并且乐在其中。接受现实并不等于做一个逆来顺受、无所作为的失败者,而是应该充满活力地接受生活的本质。要想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对眼前的一切事物抱有觉醒的态度,然后选择正确的应对方式。只有那样我们才能用自己的觉醒去积极地影响周围的环境。
觉醒地生活意味着在身体健康和精力充沛的条件下舞蹈,同时也作好在舞台上跌倒的准备。这是一种时刻存在的动态现象,介于掌控全局和认输放弃之间。我们要明白,伤害固然会发生;但也要明白,我们有能力选择如何应对。我们虽然不得不屈从于生活中那些难以预料甚至是残酷的事件,但却有能力选择是否做一个受害者。
我们都想知道为什么有些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好像一旦知道了原因,我们就能获得更多安全感一样。我们都会咽下苦酒,因为我们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可以假想某些事是因缘注定,或者也可以将其归结为偶然。事实上,我们有可能永远也不知道事情发生的原因,哪怕那原因确实存在。
尽管我们可能说不出事情的原因,但也能讲出些道理来,最终找到一些相关的因素,而不仅仅将其概括为个人遭遇。例如,我们也许会问:“我现在的处境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帮助?我在抗拒什么?为了成长,我需要屈服于什么?我生命中的这场变故对我自己和他人有什么意义?”这些问题饱含力量,能够将“坏事”转化为有益于成长的经验。因为我们往往会把一些情感的财富深深地埋藏起来,所以,提出这些问题可以使我们变被动为主动。这一类问题能赋予我们力量,让我们超越那种受害者的心态。
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决定了你是个受害者还是幸存者。受害者只会问:“为什么生活让我如此不幸?”幸存者则会问:“我怎样利用这些不幸获得更好的发展?”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的立身处世不能被生活的遭遇限制。我们得明白,决定命运的关键在于我们到底是积极应对还是消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