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得到大学上海4期3班的赖升在秋季班开学典礼上的演讲,他很动情地分享了他如何将一个想法变成现实的故事,非常精彩。
也让我见识到,只要方向是对的,无论中间会遇到多少挫折,都不要轻言放弃,一定要奔着最好的结果去努力。
当然啦,除了故事,赖升也分享了三条将想法变成现实的超级心法:找限制,小切口,和逆选择。这三条心法值得我们所有人借鉴,但我最有感触的是他分享的第一个心法,找限制。
我们先来看看,赖升是如何给自己的idea找限制的。
在新品策划上,我们经常会说的一句话是:我们有什么,用户要什么。
而赖升有了一个好的idea之后,首先思考的不是我有什么,而是我做这件事有怎样的限制。
他的想法,是要做出一把兼具手动螺丝刀和电动螺丝刀优点的螺丝刀。
所以他的从销量、产品和价格三个维度,梳理出来产品的3个限制条件。
销量:每年100万台。
产品:兼具手动螺丝刀和电动螺丝刀的优点。
价格:199元。
通过找限制这样的梳理,一步一步推导自己要解决的问题。
如何做到让这个产品每年销量100万件?
如何设计并制作出兼具手动螺丝刀和电动螺丝刀优点的螺丝刀,而且以199元的价格售出还能够盈利?
这个将想法落地变成现实的过程,真的特别不容易,而我,也被赖升这个“找限制”的思维模式所吸引。
最近时不时会在得到读《精进2》这本电子书,前天读到的内容,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在条件有所限制的情况下,我们如何做好一件事情。
书中引用了《爆笑虫子》这部动画片的故事场景:在限制的环境中(一个臭水沟地道),两条性格不一、大小不一、运气不一的虫子之间发生的各种搞笑故事。
也引用了一个空间有限的行李箱,我们如何把想带的物品全部装进这个行李箱的事例。
(行李箱就是一个有限制的特定空间。)
…………
听完赖升的演讲,结合读《精进2》这本书的内容,我对“找限制”的理解是:通过一些特定的限制条件,更好的逼我们向内思考,我们有什么,我们会遇到怎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又该如何解决等等?
在我们习惯了不断发散思维思考的时候,我们却反其道而行,向内求给自己找限制。这个思路也比较符合赖升分享的“逆选择”这个点。
其实将一件事“框”在某些特定情景中,相当于给我们的行为或者思维设定一个边界,让我们快速思考清楚行动路径,帮助我们更高效的做好一件事情,不至于在不必要的点上浪费时间。
只能说,高手解决问题的思路,总是惊人的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