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之前的学习,了解了很多关于财务思维的错误认识,比如,把会计人员存在人性缺陷的思维方式称为财务思维,把财务知识的整理归纳称为财务思维,把某类人学习财务知识称为财务思维,等等(具体参见“通用财务思维"公众号),这些都是几个典型的关于财务思维的流散错误观点。
但是,什么是财务思维并没有展开说明,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一、财务思维从哪里来?
我们先看思维的定义。思维,是指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按照信息论的观点,思维是对新输入信息与脑内储存的知识经验进行一系列复杂心智操作的过程。
据此,财务思维应该是指运用财务学理论和知识进行科学思维的一种心智活动,它具有科学性、普适性。
财务思维从哪里来?当然是来源于对财务学的认识和提炼。
会计核算自古有之,财务管理像人类历史一样漫长,人类在幼年时期就有了财务活动,中国古代典籍中也有很多关于财务管理的智慧,但将财务学总结为一门学科并大量地培养专业人员是工业社会以来的事情。
那时,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发展,作为追求利润的主要组织形式——公司被发明,并且数量以爆炸式增长,财务人员的需求随之大量产生,因此有必要将前人财务管理的一些经验和知识总结下来,并广泛地传授给准备从事财务工作的人,作为一门学科的财务学就这样出现了。
但是,财务学的底层思想、理论和经验是先于企业或公司的。在远古时期人们就已经在从事记录与核算活动,也产生了一些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经验,这些知识并非产生自企业这种组织形式之中,也并非天然为企业的财务管理而准备,财务学背后的逻辑和规律更不是来自企业。
只是由于现代社会企业数量极为庞大,财务学在企业中普遍运用,以至于人们感觉好像财务学天然为企业而生,理所当然地将它作为管理企业的学问。不只普通财务人员这样认为,绝大多数资深财务人员、大学教授都陷入了这样的思维定势,大家可以看下各种关于财务思维的资料,几乎全部局限在企业这个很小的范畴之内,各种讲解无非是对企业财务学的不同排列组合罢了!其实,这是把他乡认做故乡,忘了来处!
不过,《通用财务思维:人人都成财务高手》(毕一功著)揭开了这个盖子,打破了以往的认识局限,从无比广阔的场景和对象阐述了财务思维的根本含义和内容。
二、财务思维的本质是优化决策的方法论
财务思维不是会计们的专利,也不是财务知识,其本质是趋利避害、优化决策的方法论。
趋利避害是人之天性,是古今中外所有人的行事准则。有句话说,生活可以少了算盘,但不能少了盘算。盘算,其实是对利害关系的衡量。但何为利,何为害,利害该如何相权,得失该如何判断?
尽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答案,并且都笃信践行,但事后的结果却千差万别,有人获得感十足,幸福满满,而更多人则以失望甚至悲剧告终。那么,有没有一套通用的方法论可以辅助人们进行利害权衡和行为决策呢?有,那就是财务思维!
现代企业经常被看作是法人,也即法律意义上的人,与每一个活生生的自然人类似,它的天性也是趋利避害。表面上看,财务学的主要功能是对经济活动进行计量、总结、分析,并研究如何对经济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地运用。实际上,其核心目的是为了帮助企业实现趋利避害。
既然财务学可以帮助企业趋利避害,那么当然也可以帮助其他组织、自然人、团队、区域等任何有独立利益的主体趋利避害,它是一种普适的方法论和工具,可以辅助人们进行利害权衡和行为决策。因此我们说财务学是一门趋利避害的学问,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获得感。
那么,把企业用的财务知识照搬过来,就能够广泛地用于趋利避害吗?不能!企业财务学是以企业为具体研究对象,企业与自然人或其他主体在很多属性特征上存在差异。我们需要做的是将传统财务学抽丝剥茧,识别出其精髓和底层逻辑,然后嫁接到到新的场景和对象上,这套财务学的底层逻辑就是财务思维。它探讨的问题包括,什么是得失,如何认识资源,如何看待费用,如何进行有价值资源的管理,如何理解和运用价值的衍生规律,等等。
三、财务思维在是通用的、普适的
《通用财务思维:人人都成财务高手》指出,财务思维告诉人们如何配置资源、权衡得失和趋利避害。世界运转过程中的大量活动都是经济活动,财务思维当然是适用的。
另外有些活动即使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经济活动,也同样充满了得失判断和决策选择,但人们常常是根据本能和条件反射进行应对,其实,这些问题都可以用财务思维来辅助解决。
只要符合追求某一目标、具有一些资源,并伴有得失的场景条件,都是财务思维的用武之地,都可以用财务思维来观察、分析、判断、行动、回顾损益和迭代优化。
财务思维有着极为广阔的适用场景和对象,国际组织、国家、地区、企业、行政单位、社团、协会、家族、家庭、个人、临时组织、各类团队、内设部门、非正式群体、小圈子、团团伙伙等,凡是有一定资源可以掌控,需要进行决策、选择,并有独立利益诉求的主体均可适用。从场景上来看,它可以在区域规划、产业政策、结盟、外交、企业管理、投资、理财、工作、人际、婚恋、育儿、交友、养生、日常生活等几乎所有方面发挥作用。
我们经常在网上看到一些文章或听别人提到一些说法,感觉很有道理,想要运用时却觉得散乱无章、心存疑惑,以至于发出感叹,“懂了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之所以出现这样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这是因为这些“道理”只是一颗颗散落地上的珍珠,缺少一根链子来把他们串成整体。财务思维就是这根链子,它可以统驭这些“道理”。
很多“道理”都可以在财务思维体系中找到它的位置和作用,比如,勤奋是财务上资产利用效率的提升方法之一,坚持是财务上时间价值的表现之一,职业平台、人脉、国运等是财务杠杆思维在不同场景下的运用……这样的例子非常多。我们如果只知道一条条的“道理”,而不能领悟背后的逻辑,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自然会发出“懂了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的感慨。
幸好,我们有通用财务思维这样的方法论和工具,它是通用的、普适的,它可以帮助我们在人生中提升获得感,让我们既能懂得道理,又能透彻道理、变通道理、运用道理,从而把一生过得更好。
四、人人都能够掌握财务思维
财务思维有这么大用处,是不是很难学呢?在很多人眼里,财务很复杂。借贷、科目、分录、会计政策、会计方法等都是让人感到头疼的事情,绕来绕去似乎总不清楚。很多专业人员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去钻研各种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如何填列,账做完了,却不懂背后的逻辑,忘了做账的目的;希望掌握一些财务知识的非专业人员也往往是从会计基础学起,走专业人员培养过程的老路,必然一时半会儿难得要领,尝试一阵又中途放弃,似乎财务的门就这样永远地关闭了。
黄帝内经云,“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者,流散无穷。”之所以很多人觉得财务难学,主要是由于他们走上了舍本逐末的道路。他们过于追求传统财务学上“术”的层面的知识和技能,而没有理解其背后的深层逻辑。
我们常见到这样的现象:会计人员整日忙于各种财务核算,对各项数据记录得清清楚楚,表格做得美观漂亮,但在开会的时候却只能起到报数员的作用。而一些不懂会计分录的领导却能够根据会计人员提供的数据甚至不看数据就作出正确判断和决策。这是由于这类领导脑子里有一套决策框架,它无意中暗合了财务思维的大方向。财务其实不难,如果领会了财务思维,就会发现财务之简、财务之大、财务之美!
再强调一遍,财务思维不仅仅是财务的思维,而是辅助决策的思维、优化人生的思维。至于企业财务管理、个人投资理财,只不过是财务思维的一个具体应用场景而已。
由于人们对“财务思维”四个字的认知偏差和滥用,让很多人已无法识得其真正含义。为了与流俗相区分,强调财务思维的普适性特征,“画蛇添足”地在“财务思维”前面加“通用”两个字就很有必要了,于是有了“通用财务思维”这个提法。
掌握财务思维底层逻辑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在企业做一名好会计,知道如何算账和做报表,而是通过这一方法和工具,更好地趋利避害、优化决策,实现更多的获得感。
当然,如果你已经是一名财务从业人员,也可以实现财务知识的提炼和升华,进而把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