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开始学习阳明先生的《教约》,听读原文,听博仁老师的导读,感受阳明先生的圣贤教诲,开启美好丰盛的一周。
《教约》是阳明先生在南赣剿匪结束后,看到当地民风不善,是因为教化未明,而要使人民移风易俗,知礼节,当务之急就是兴立社学,延师教子。《教约》就是阳明先生给社学制定的规矩条约 ,要求老师家长要按此去教化学生孩子。
《教约》一共有五部分,具体而又详细的规范教学的内容,教学的形式和教学的方式。
第一部分是关于德行的教导,要求老师每天在学生来上课参揖后 ,要先询问学生在家爱亲敬长,温清定省、步趋礼节等是否都做到了,是否忠信笃敬,有没有欺妄非僻。要求学生务必各以实对,发现不对犯错了要及时改正,没有的也要时时警醒。老师在询问时也要随时根据具体事情加以诲谕开发。
第二部分是对唱读《诗》礼时的规定,要整容定气,声音要清朗,节调要均审,不要急躁,心声不定,才能心气平和,有精气神。根据学生的多少,分成四班,每天轮流歌诗,每五日、十日半月进行集中会歌,检查效果。
第三部分学习礼节,必须每天审仪节,度容止,只有每天坚持这样才能使礼貌习熟,德性坚定。班次的学习,跟唱歌诗一样 分班轮值,集中会演。
第四部分对授书讲课的要求要因材施教,量学生的资秉,要让学生学习自得之美,而无厌苦之患。学习要专心一志,口诵心惟,这样才会慢慢的启发教导学生,聪明日开。
第五部分总结每天的教学要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次习礼。学习一定要让学生保持童心,使其乐习不倦,才无暇及于邪僻。
从《教约》中可以看出阳明先生真是一位大教育家,注重德行礼节的教化,从大处着眼,细微处去行事。
对社学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规范,要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次习礼。对歌诗,习礼,授书都有具体详细的要求和规范。
对教学的方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老师每日对学生言行举止都要一一核对,根据实际事情随时随地引导教诲。老师一定要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快乐学习,而不是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如果能学二百字,你就只教一百字。
对教学形式也有具体详细的要求,根据情况进行分班教学,轮值提高责任心,集中会演看学习效果。
这篇《教约》是我们传统文化教育关于教育最详尽的注释了,反思现代教育真是一言难尽,阳明先生的《教约》真的应该作为我们现代教育的模板,不仅仅学校需要这样的教约,每一个家长在陪伴孩子过程中更应该学习这样的教约,才知道怎么样引领陪伴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