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国回来已经有半个月之久了,想来时间过得真是太快了。可是细数回来之后的这十五天,自己每天的二十四个小时都带着娃娃,根本没有自己的独处时间,更别提学习的时间了。对比之下,觉得自己每天都过得很忙碌,但内心深处担心未来的忧虑不安又开始出来作怪了。虽然自己安慰自己,用阿Q精神胜利法来催眠自己,但心里却没有了愉悦的感觉了。是的,我觉得带孩子很苦,我喜欢孩子但不喜欢一天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与孩子呆在一起。我需要工作,需要事业。
晚上,趁着孩子睡着了,我又熬了个夜,看个视频调节一下心情。我无意中看到个家装节目,叫做《改造梦想家》。看到节目的简介是单亲妈妈带自闭女儿三十年如一日来参加家装节目。节目开场就是一位妈妈陪着一位狂躁不安的自闭症女孩熬夜的场景。接着是这位妈妈对自家情况的介绍:1988年,她生下一对双胞胎女儿,一个只存活了19天,而活下来的另一个女儿却在很小的时候就患上了自闭症,丈夫却在几年后与自己离婚了。节目以这位妈妈的一天工作及照顾自己女儿的日常为例,向我们展示了她艰辛而努力的一天。眼前这个块头比自己高大许多却总会不时烦躁吼叫或走动拍墙等异样举动的自闭症女儿,妈妈每天都会坚持为她洗脚,按摩,这时女儿也平静了。这一刻洗脚的画面被定格在了我脑海,内心某个柔软的地方被触动。我知道这个女儿是来向自己的妈妈来讨债的。而自己未尝不是自己妈妈的讨债鬼呢?子欲养而亲不待,内心充满了对突然离去的妈妈的无声愧疚。想到自己养育着两个孩子健康可爱,心里在暗暗感激,觉得自己是多么幸运。而自己却有时为整日陪伴她们感到厌烦,觉得作为一位母亲,我应该感到惭愧。
节目组派出了一位日本的设计师来为她们改装。这位设计师是位中年男子,他很仔细地观察了房子及里面居住的妈妈和女儿。紧接着设计师又去隔壁邻居家试音。问询自闭症医学专家是否能将住家与康复疗养结合,在得到专家的肯定回答后,设计师查阅了大量资料,却没有什么类似的装修案例值得借鉴。于是他又翻阅资料了解自闭症,及相关治疗的方法。
在材料的选用上,处处体现出了设计者的专业智慧和人文关怀。设计师在选材时特意用仪器做实验对比家装材料的性能,如用打磨机磨木地板,以对比木板的耐磨性能;用香皂放置在两块浴室瓷砖上,不断提高倾斜度来测试防滑效果;用心率监测器来测试床垫转身难易程度。设计师还特地将母亲邀请到专业的自闭症康复中心参观,让母亲有所借鉴,同时树立信心。
终于到交房的时候了,房子面貌焕然一新,其中有许多贴心的和巧妙的设计。其中几个为患病女儿考虑的细节,让人感触颇多。第一个是设计师将开关换成了触控式的,是为避免女儿不自觉地反复按压;开关高度特地降到女儿拍墙时拍不到的位置;第二个是各个房间按颜色区分开来并且配有不同香薰,这也是设计师为有效帮助自闭症女儿精心设计的;第三个是细致入微的设计师甚至为女儿准备了几个按摩小球,因为他注意到了女儿经常掰自己手指的小动作。他告诉妈妈通过拿捏小按摩球女儿的扳手指的习惯能够有效改善。当设计师介绍到这时,妈妈按耐不住惊喜与感动说,为什么没有早点认识设计师之类的话。然而我感受到是设计者的设计中不仅融入了设计的智慧,人文关爱还有他的学习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妈妈用无尽的爱支撑着自己三十年始终不离不弃地照顾爱护自己的女儿,可以说这是一位母亲的本性,是无私甚至有些盲目的爱。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妈妈没有就自闭症这个病本身该如专业治疗训练去全面了解,所谓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如果早些推进专业的治疗与康复训练,也许女儿也能像康复中心旁那家咖啡店里的服务员一样快些恢复健康。
事实上,我是个很容易受感情,情绪左右的人,却往往会被情感蒙蔽了自己双眼,反而忽视了用理智去解决问题,忘记了不断学习来提升自己应对困难的能力。
设计师还特意把悬挂在客厅里主人的亲笔画及老旧茶桌给保留了下来,他告诉记者,这是为了女儿不会有太陌生的感觉,而且也是尊重房子主人自己的一些生活习惯和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
在收房接近尾声时,设计师竟然拿出一本厚厚的这次房子装修设计及使用的说明书,这真的是一本三四厘米厚的书啊!我深深地为设计师的专业、敬业、勤勉的精神所折服!换成任何一个行业,有这样的专业、敬业、勤勉的工作精神,我想都是能成功的。做学问亦是如此,只怕有心人,只要肯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