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命运,有两种说法。宿命论认为“人的命天注定”,一个人的命运从出生的那天开始就是上天所注定好的,是不能够被改变的,人只能按照既定的命运走下去;创命论思想认为“我命由我不由天”,没有人能够决定别人的命运,一个人的命运完全是有自己去创造的,就算是人在出生的时候被上天赋予了一个命运,也是可以通过一个人自己的努力而实现改变的,命运不是一成不变的,想要有一个好的命运,就需要自己去努力,自己去改变。
明朝重要的思想家袁了凡先生正是亲生经历了从宿命论到创命论的转变,并以自己的一生和身边的亲朋好友的故事,撰写了《了凡四训》这本书, 教戒他的子孙以及世人: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的故事。
了凡先生在禅学、民生、农业、教育、军事、历法、养生等方面都有深入研究,作为“平民思想家”,了凡先生在当时家喻户晓,名噪一时。但是,在“开悟”之前,了凡先生也不过是一个人到中年多次会考仍然无法走向仕途的贡生,年少时有大师为了凡先生算命仕途无望,命中无子,了凡先生对这种宿命深信不疑,所以对一切世事都无心在乎。直到偶然遇上云谷禅师与之共同探讨命运是否可以改变的这个话题,才真正顿悟。从而走向了改变命运,自我成就的道路,最终了凡先生不仅 考上进士,官至河北省宝坻县县长。同时过了七年升拔为兵部“职方司”的主管人,更是在“军前赞画”(参谋长)的职务上,英勇抗击日寇,成为民族英雄。
后因朝廷内部斗争,了凡先生被迫停职返乡,在此期间将自己一生改变命运的经历,写著了《了凡四训》这边书,告诉人们如何通过善心善行改变自己先天被注定的命运,践行“命由己作,福亦己求”,通过自己的志向和努力,获得理想的人生,同时为自己的子孙后代积累福报。
了凡先生认为,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一定要做到四个方面:“务要积德,务要包荒,务要和爱,务要惜精神”。翻译过来就是一定要积善积德,一定要包涵宽容,一定要温和慈爱,一定要爱惜自己的精神。
了凡先生非常认同孟子的“性本善,习相远”的“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中就具有圆满的德行,只是后天环境的影响,偏离了圆满的德行,而人这一生就是要恢复自己的本性,达到“赤子之心”。
包容,是因为这个世界上正如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所说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而人更不可能完全相同。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前存在巨大的差异性,我们不能要求其他人具有和我们一样的想法。人生在世,只有容得下别人的过错,才能见得到别人的美好,才能提升自己。
和气爱物可以让人变得具有包容之心,了凡先生之前也是一个不够和气,容易暴躁,喜欢直接指责别人的人,但是,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改掉了毛病,变得和蔼。
爱惜精神,是说人要保重自己的身体。只有保证了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去创造自己想要的命运。了凡先生之前是一个嗜酒并喜欢晚睡熬夜的人,后面他也改变了,变得作息规律。
了凡先生认为,要安身立命,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心无妄念。
所谓的无心,其实说的是自身不存在执着之心、妄念之心和分别之心等等,心里面什么都不要去想。比如说一个人去做一件事情,无心的境界应该就是认认真真地去做这件事情,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到这件事情上,不去想别的事情;而凡夫俗子则会在做事情的同时,会想着这件事情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或者说是会对自己产生什么样的帮助等等与这件事情本身没有关系的东西,这其实就是有心和无心的区别。
当然命运也并不总是顺利,哪怕是自己在不断修行之中,那么面对命运逆境时,该如何对待呢?
了凡先生认为没有人知道未来的命运会怎样,所以做人要随时准备好最坏的打算。“即命当荣显,常作寂寞想;即时当顺利,常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想;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
无论荣耀富贵,还是丰衣足食,要保持心态的平和,敢于平淡和寂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谦虚谨慎的心理,才能积善积德,永保顺利。《易》曰:“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这句话是从天道、地道、鬼神道和人道等四个方面分别说明谦虚的品德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行善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在内改变自己。一个是对外随缘济众。
有时候人难免会犯错,错了没有关系,犯下的恶行也可以通过改错行善最终得到宽恕和福报。了凡先生认为,人要改错,首先要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不知错在哪里,哪怕在行动上纠正了,但是自己的心念还是错误的,仍然会犯下同样的错误。
所以,人要认识自己的错误,需要有“三心”,羞耻心、敬畏心和勇猛心。人改错的层次也有三种,最浅表的是从事情上改错,把做错的事情修正过来。在进一步的是在道理上改过,就是进一步的探知出错的缘由,并从道理上进行辨析后进行改正。最根本的改过,是从心里面改正自己的过错,从根本上磨灭自己的妄念和恶念,“才动即觉,觉之即无”,一个妄念冒出来,马上修正它,不断的清除自己的妄念,最终就会让自己的内心时刻保持纯净的状态。
如何向外行善,救济别人?了凡先生,也总结了十类事情:1、与人为善;2、爱敬存心;3、成人之美;4、劝人为善;5、救人危急;6、兴建大利;7、舍财作福;8、护持正法;9、敬重尊长;10、爱惜物命。
行善无大小,处处可行善。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对待别人要忠诚,做自己分内之事的时候要尽心尽力。要孝敬父母,和兄弟姐妹团结友爱,同时也要尊敬长辈。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同时也不能轻易决定其他动物的生死,凡是生命都值得尊重,不能随意加以伤害。要是见到凶恶的人,就应该怜悯他的无知,婉言劝导他,使他改恶从善,以免招来祸患;要是见到行善的人,应该赞美褒奖,达到鼓励他人的目的,同时使自己也生出向善之心。当身边的人遇到一些难处的时候,不要置身事外,应设法给予周济;当身边的人有危险的时候,不能放任不管,应尽力给予救护。对于别人得到的好处,不应该心怀嫉妒,而是与人同乐;在别人失意的时候,不能落井下石,而是应该感到悲伤难过。不可以随便对人宣扬他人的缺点和短处,更不可以向他人夸耀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大家都要得到的东西,不妨推让给别人多得一些,自己少取一点也没关系,不要总是因为一些微小的利益而斤斤计较。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的做法不可取。宠辱不惊,施恩不求报,才是真正的善人。谦虚很简单,比如恭敬他人,心态谦卑,心态平和地去面对别人,像这样根本就不需要花钱。再比如帮助老人,照顾病人,这也是不需要花钱的,但这确实是不折不扣的行善。
因此,每个人行善都有不同的办法,穷人有穷人的办法,富人有富人的办法,有人花钱,有人以身作则,不花一分钱,但是,这些都是行善,都是能够积攒大福德的事情。所以说,不要觉得行善是一件很难办的事情,只要有一颗善心,即便是穷人,即便是一分钱都没有,那也是能做很多善事,积累很多功德的。改变命运最终看的是功德的大小,不是金钱花费的多少。总而言之,行善最重要的是有一颗善心。
命运是决定在自己手中的,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只能靠自己的努力,这个观点是完全正确的,没有任何的异议。但是,不论做任何的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论做什么样的事情,想要达到一个完美的结果或者说是能够让自己满意的结果都需要一个过程。改变命运也是一样,人不可能说想改变命运就能够立刻改变命运,而是需要一个改变命运的过程,也就是一个积德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是漫长的,因此人们要勤勉谨慎地修正自己的言行,同时也要有一颗淡泊名利、耐得住寂寞的心,这样才能够等待到命运改变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