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是教练过程中增加大脑前语言系统与大脑皮层之间的联动关键,当在脑海中有画面的出现时,触及神经元的末梢,激发出更多的想象,从而放下内心的自我评判,自我预设,去探知灵活、轻盈带来的奇妙之旅
【教练客题:如何可以放下内心的评判,努力向前一步】
一、两幅画的隐喻两种不同的想法
听过曾奇峰老师的微课中提到“强迫性重复”的防御性机制,自然联想到自己一遇到想做又不敢做的胆怯的状态,期待通过此次的教练对话,找到方法可以去减少这种情况发生的频次,在成长的路上看到自己的点滴的进步和改变。
教练给允的空间无限的大,大到她仅呆在我们所在房间的一小角,腾出空间给我尽情的发挥,轻轻问:
“你期待的样子是怎样的?”“对你来说,实现这个样子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过往习惯对发生新行动的制约有巨大的阻力,会让我想到,在处理与家人关系过程中,想做却不敢做的场景,每次的欲言又止,让自己反复在后悔中徘徊……在纸上随手画出一个圈,中间还有一个圈,内圈里坐着个小人,纹丝不动,任凭大圈外的小人如何用力往外拉,就是不动,稳稳的。
“这两个小人间有怎样的关系呢?”
对立的关系,就如潜意识和意识一样,意识是“因为犯错、所以后悔”,而潜意识是“因为要后悔,所以会犯错”,完全把因果关系掉了位置,“因为要不满意,所以我不做!”这样的画面找不到可以向前一步的可能。
想着这几年自己在成长的路上,就如一条上坡的路,在成长过程中的阻碍如一块巨大的石头,而我就如一只勇敢的蚂蚁,努力的在上坡的过程中使劲的顶住这颗石头,不让它往下落。感觉这石头很重很沉,特别的担忧有一天会被它压垮,已在努力的撑住不往下滑,就已是很棒了,但却因为不满意现状,所以很累。
“这两个画面和话题如何向前一步间的联系是什么呢?”
第一幅画面是在一水平面上,想动,却稳定的定着,纹丝不动,第二幅画面,努力的用背顶着的石头,很累,象个包袱。
“这两个画面,两个想法的行为,实际的行为哪个会多些呢?”
第二幅的行为会更多些,因为相信自己一直是在成长的路,成长的路是上坡的路,是会有些难度,有挑战,所以我很想在这过程中找到可以稍微松动一些方法,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行为,因为在现实中受环境的影响让我很是有想逃想躲,定好的计划也不一定能执行……很是在意环境对我的影响,即使在脑海中有很多向上积极的画面,可一回到现实中,又打回原样了,就如那句话说的“即使明白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即使知道很多,是做不到!”特别是和家人沟通时,内心是为了去证明我的预想的结果是对,然后出现的行为懒得说、懒得做!内心有个信念是“我没有办法改变自己,这个好难!”就如意识和潜意识一般的对立,意识是“自己是可以改变的”,但潜意识是“不可以的”,当两者对立时,就难以去撬动。
二、每个人都是OK的
“还记得教练五项原则吗?你觉得哪一项是符合这个的呢?”----每个人都是OK的
“当你做到什么,可以体现出这一原则呢?那时的你是什么 样子的呢?”-----
自我肯定度的提升、自我允许试错频次的增加,自我接纳度的提高,那个样子是轻松的、不管不顾、事无忌惮、没心没肺、自带喜感的,并且不受环境的影响!
说是期待的样子不受环境影响,但现实仍是非常在意环境的因素。
三、“尽管去做就是OK的”
“如何把这种在意转化成一种能量呢?”
又把我带回来那个上坡的画面,我背对着石头,看不到石头时,会在脑海中产生出无比巨大有恐惧感,其实在处理人际关系中,也曾有过勇敢去面对询问时,实际上内心的那种预想的画面并不一定就发生,记得有几次……如果我换下顶石头的姿势,从背对着,换成面对着用双手推着,这会轻松些啊,并且还会有种踏实的感觉,原来背对着,看不到,脑海中总在出现自己想象的无比担忧害怕的样子,当面对时,却不一定是那么大了,事实上很多时候是被自己的想法所吓到的而滋生胆怯,并不是每次的面对都是失败的,也有挺不错的时候。
多些自我的肯定度,多些自我允许试错的频次,多些自我接纳度,尽管去做就OK 了!
四、每一步都是OK的,任何对错都是有价值的
“假如,在这个上坡的画面中,你采取了面对并推着石头的姿势,忽然一阵大风吹来,你会怎样让自己不滑倒,不退后呢?”
那我就变换下姿势,背对着一会,风过了再转过来,就象和家人的关系,如发生自己脑海中的场景,停下几秒,或冷静的离开想一下,再回来继续。让自己放下绝对化的信念,顶住石头不滑落,可以有不同的姿势,并不是面对顶就永远是面对才是正确的,可以有变换的选择,这样就会让自己看到,即使动这么一下也是OK的,就如拔一颗树,并不是一下子就可 拔出,而是需要左右前后上下不断的动,把土松了,才可以连根拔起。
五、结束
说到这里,感受原来裹在身上那件特别紧的衣服松开了扣子,身体轻松了许多。
脑海中不断浮现的画面,让这次的教练对话生动、流畅、清晰起来,而这种本身就已具有的内驱力不自觉的流动出来,有种充满电的感觉,又一次出发,去面对有时的斜风细雨,有时的电闪雷鸣,不管怎样,不用担心,这里有一个抱持的空间,随时可以疗愈、自愈和放松。如拐杖一般,陪伴着同行,助力走得更稳、更远、更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