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11--12.15河南洛阳之行——拜访人文始祖故里

图片发自简书App

2017.12.12一大早来到汉光武帝原陵

图片发自简书App

碑上面“兴”字已经被大家摸掉了颜色。

图片发自简书App

双眼禁闭,离碑一定距离伸手摸碑上面的兴字,只有支老师一次成功。

图片发自简书App

汉武帝陵里面保留下的石雕

图片发自简书App

老师为大家讲解古时石雕注重的是形似。

图片发自简书App

涉猎图揭示了古时人类捕鱼狩猎时的情景。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与接待我们的吴婷主任合影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中午在龙马负图寺办公室支老师给年轻的讲解员们讲课,从解读每个人名字开始到伏羲一画开天和各个遗址的起源。

图片发自简书App

龙马负图寺--正门

图片发自简书App

负图的龙马--图案有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

图片发自简书App

别以为是乌龟,他叫赑屭。

图片发自简书


图片发自简书App

伏羲老家甘肃天水,但是在这里降伏了龙马。所以修建该寺做纪念。

图片发自简书App

曾经一位小学老师为了保护遗址,用泥草将石碑糊住,才有幸保存下来。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三黄殿--伏羲,黄帝,炎帝

图片发自简书App

支老师为大家细说河图洛书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吴主任向支老师讨教这座石马的时期。支老师分析可能是北魏。还有个传说:这对石马是要被运走的,但是走到这里被河水阻挡了,于是运马者弃马在此。

图片发自简书App

2017.12.13一早我们驱车从孟津县来到渑池县,参观仰韶文化博物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博物馆中,当时的彩陶已经有渔网的花纹。

图片发自简书App

小口径汲水瓶,支老师为大家讲述,他就是通过这个小口径汲水瓶破解了文字“氏”。

图片发自简书App

小口径汲水瓶工作原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博物馆中的骨针,左一支老师证实为织渔网的梭子。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结绳以为网罟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仰韶博物馆出口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与仰韶博物馆讲解员小王合影。

图片发自简书App

此时,仰韶村遗址在重建装修,在讲解员小王的协调和带领下我们来到了这里。

图片发自简书App

那天很冷,大家穿的都不多。

图片发自简书App

保留下的遗址,土层里还可以见到骨头和贝壳。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与司机刘翰林合影。

图片发自简书App

离开仰韶村下午我们来到位于偃师的二里头遗址。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里是这个村子的小广场,立着一块写着二里头遗址的大石头和一块描述此遗址的石碑。仅此而已。

图片发自简书App

曾经大片青铜器打造厂,如今变成了冬麦田。

图片发自简书App

遗憾与感叹,如此有意义的遗址就这样被荒废了,当地居民说,曾经政府开发了一段时间但最后又被搁浅,变成了麦田。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回程路上经过的洛河。

图片发自简书App

孙继红老师为我们拍照,与黄河水的合影。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今日的黄河水还算清澈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此地为黄河中下游地理分界线。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们住的地方就在王铎故里。

图片发自简书App

再芝园,是王铎的后花园,就在王铎故里的后门。

图片发自简书App

来到这里的第三天才有时间进再芝园。那天下了河南的第一场雪。

图片发自简书App

再芝园里一只飞翔的最优雅的白鹤。

图片发自简书App

再芝园中的滩涂。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从再芝园出来对面就是王铎故里。我们从后门进入。

图片发自简书App

支老师解释大成斯道。

图片发自简书App

王铎的起居室挂满了拓的书法,可以买回去留念。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位师傅每天的工作是写书法,他的独特之处在于九十度书写。

图片发自简书App

王铎故居中开放的腊梅花,走进闻一闻,芳香无比。

图片发自简书App

王铎故里为五进院。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们的房间,拉开窗帘拍到了王铎故里的后门。

图片发自简书App

第一天的早餐,非物质文化遗产,铁谢羊肉汤,此铁谢是取自铁谢村。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就是我们每餐都吃的石锅馍蘸酱,当地人叫它石磨馒头。

图片发自简书App

河南面汤。

图片发自简书App

12.15日到了郑州机场,由于流量不足航班延误。拍下机场河图洛书。

图片发自简书App

等候航班时,支老师在看周易十日谈。

图片发自简书App

落地到家,开心无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