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世博会EXPO,我用一张中国馆的入场券换了一张台湾馆「山水心灯」的入场券,根据限定时间前往,还排队还等了40分钟,等待中的我越发疑惑:这样一个小小的场馆真的值得排这么久?可是,当一位导览小姐将20人一队的游客带入馆内,从等待电梯时开始介绍台湾馆的设计师、设计灵感、主题歌曲创作者、演唱者等等时,就觉得这一切值得了。虚实互生的球幕动态展演,仿佛置身于飞行之中;精彩的功夫茶表演,贴心的奉茶礼仪,将每位游客品过茶的茶杯赠予他们,还附送一个小布袋,外加一袋各台湾品牌的小礼物,小布袋我使用至今。那时对台湾的好印象就是——用心服务,宁缺勿滥。
2013年夏天,因为参加一项创业比赛,我第一次去到台湾,去到台北,去到台北科技大学,在六教下面国际会议厅做presentation,综合科馆演讲厅的创新对谈,二教二楼教室的workshop,在7-11门前找学生做调研,繁忙而充实;也去了宁夏夜市、永康街的芒果冰、牛肉面、那时向往已久的诚品书店以及让人震撼的台北故宫博物院。短短一周时间,还没来得及更深入的了解台北,但心里有种奇怪的好感,也正因如此,埋下一颗要再去的种子。
后来,听到被称为「最爱台大陆开发商」的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所形容的台北:「它像一个很漂亮的女人,但平时却素面朝天的样子,你不经意之中会忽略她,但你仔细停留下来,你会非常喜欢她。」这似乎也是我对台北的奇怪好感。高晓松先生在《晓松奇谈》里这样描述的台湾:「这里,有大历史碾过的痕迹。这里,有温良恭俭让的人民。这里,保留着我们的过去。这里,预示着我们的未来。」14期台湾系列洋洋洒洒,让我这个对历史头大的人能够听下来。
所以,当我有机会去台湾待上四个多月时,我希望自己对台湾和台北有更多体验和思考,于是给自己布置了这样一项「作业」:写一个对得起这四个多月的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