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3-菩萨蛮老师

今天在某书上看到一个有意思的帖子,叫做“我是教培老师,请用最恶毒的话语攻击我”。点进去一看,全是各种要求退款,或者说没效果的刁难。这楼已经堆了上千层,每一层花样都层出不穷,无一例外的是看了都十分头痛。

想想现在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大不如前了,在我上学的时候,老师的地位是相当高的,基本上对家长和学生那是说一不二。家长也对,老师是十分信任,甚至带有那么点敬仰的意味。

可是,那时候的老师,或者说我小时经历过的老师并不是那么的靠谱。

比如我的初小学语文老师,打人什么的都是常有的事,纯纯是个人心理变态,可以归结为道德上的问题。不仅如此,他专业领域也有问题,真的是师资师德都不达标。

印象中他教过我们一首词,叫《菩萨蛮 . 大柏地》,当初我们一众初小学生,刚接触词,根本不知词牌名是个什么东西,所以问老师,菩萨蛮是什么意思?谁知老师只是回答它就是个词牌名,没有什么意思。

我当时就心存疑惑,因为菩萨蛮在课本中,一共出现了两次。不止这一首,后面还有另一首辛弃疾的。当时我就怀疑是不是某种题材或者格式?还向老师继续追问,可他依然不咸不淡的说。那就是个词牌名,没有什么意思。

直到多少年后,我看某本历史书上提到唐宋的时候,特意解释了菩萨蛮的来由——菩萨蛮指的是女蛮国贡使的装饰特征,“女蛮国危髻金冠,璎珞被体,故谓之菩萨蛮”。这种词牌名形式上是双调小令,共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每两句押一韵,共换两韵(仄韵转平韵)。句式长短错落,以五、七言为主,节奏鲜明。

也就是说,它是一种拥有固定规范的语句容器,历代词人用不同的情感和意象去填入这个容器,就成为了词。

这两个含义,一个是望文生义,追溯词源,另一个是揭示词的形式。不论哪个回答,都能满足当时的我们。可那个老师啥也答不出,只是一味的摇头,把黑板敲的咚咚响,强调说,这就是个词牌名,没什么意思的。

要按照当今的这种形势,这种老师绝对要出名。当然,不是什么好事,而是黑红也是红的出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