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被讨厌的勇气
类型:心理学书籍
作者: 岸见一郎 古贺史健 著 梁海霞 译
文章背景: 自我启发之父 阿德勒的哲学课
好句好段摘抄:
【1】所谓控制怒气是否就是“忍耐”呢?不是的,我们应该学习不使用怒气这种感情的方法,因为怒气终归是为了达成目的的一种手段和工具
【2】关于权力之争,还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无论认为自己多么正确,也不要以此为理由去责难对方。这是很多人都容易陷落进去的人际关系圈套
【3】不在于被给予了什么,而在于如何去使用被给予的东西
【4】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阿德勒心理学中的心理咨询辅导以及对别人的一切援助都遵循这个要求。尚若无视本人的意愿而强迫其“改变”,那结果只会是日后产生更加强烈的反作用。
【5】人生中有时候无意间拿起的一本书就会完全改变之后的人生
读书心得:
这本书反反复复的拿起又放下,本适合一口气读完的书尽然看了大半个月。本书是一本阿德勒心理学的入门书籍。通过一个青年和哲人的对话将阿德勒心理学进行一一的讲述。确实自己也是通过这本书才知道阿德勒和阿德勒心理学,没想到他是与苏格拉底、柏拉图等齐名的人物,或者就如这本书所说他更希望让他的思想影响后人而不是名声或著作。
关于心理学或者哲学的书平时看的太少,想给自己充实思维。里面通过两个人物的对话来介绍一种思想。就很吸引人,书中印象深刻的就是苏格拉底、阿德勒等大哲学家也是喜欢和人辩论,通过不同思维的交流和碰撞使双方都得到进步,想到大学一个同学。我们的关系不能说是亲密。但总是喜欢讨论些问题,并且两个人很难达到统一的时候,有时候想想确实彼此或者说他让我有了更开阔的视野,转换了另一个思路。现在自己还时不时的去骚扰一下他,和谈论些这谈论些哪,每次都能看到彼此给对方发的大篇幅微信,总是想着去说服对方,最后又彼此都承认对方说的观点正确,但是......。这也许就是另外一种头脑风暴吧。一个人的能力和思维总是有局限性的。需要不同的思维去碰撞。也很感谢时不时被我骚扰的同学。
看完这本书还有一个问题始终都没有弄明白,就是当你知道很多大道理,明白很多原理之后,自己还是无法去按照道理去执行。就像书上说的我们的不幸都是自己的错,自己才能够控制自己。一切的烦恼都是来自人际关系。主要还是自己怎么去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像书中青年一样,我怎么能把自己抽离出来呢?即使道理都懂的时刻自己也会忘记道理而去执行令自己后悔的事情,可能这就是一种修行吧。每个人都急于求成。懂得道理和真正按照道理去做事还是有很长很长一段历练的道理去走呀!
因为自己也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吧!所以书中提到自卑感来自主观的臆造,困扰我们的自卑感不是“客观的事实”而是“主观的解释”主观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选择。我们无法改变客观的事实,但是可以任意改变主观解释。并且,我们都活在主观的世界中。有些时候我们都会给自己找借口说自己不善言谈,性格内向而不愿意去接触陌生人。而反过来想想也许真的只是我们不想接触陌生人而给自己找到了性格内向的借口。就连身高都可以变向着看,有些人可能会因为身高矮而自卑,但也会有人说个子矮的人更容易亲近呢。最后可能都是人际关系导致我们的主观臆断。想想如果这个世界真的就自己一个人是不是就不会有这些所谓的优缺点了?一个人是不是就不会因为这些而自卑了呢?但现实就是会有很多人在注意着你,或者说你觉得他们在注意着你。只有你自己能够选择你自己去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怎么才是你自己想活成的样子,而不是大家认为你想活成的样子。
阿德勒心理学是“勇气的心理学”要有被讨厌的勇气,认真的人“活在当下”、就像本书中也提到那样,把阿德勒思想当做自己的思想去实践并没有那么容易。想要排斥的地方、难以接受的言论、令人费解的建议。这些都可能会存在。像作者一样十几年都认为阿德勒思想拥有改变人一生的力量。剩下的就只是能否鼓起迈出一步的“勇气”了。想想又何止是阿德勒思想,我们学习到的各种知识或者其他思想,都只有我们认为他是能够改变自己并且始终坚持才能够得到收获的。懂得是一个层次,做到是更深的一个层次。如果只是懂得有时候可能仍然为零。但已经让自己从零变一这一步已经很近了。但最后仍然是坚持才能够让自己达到零的突破!
第一次看哲学类的书,确实感觉很多东西在绕来绕去的。自己还不习惯吧!或者是自己为自己没太理解这本书找的借口吧。但还是觉得这是一本可以反复阅读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