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亭三中学生的问题:文中最后两句有什么含义?
老师非常喜欢读李祥森的小说《台阶》在这里试着解答一下同学们的问题。
小说《台阶》结尾写到“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问我:’这人怎么了?’怎么了呢,父亲老了。”为了建造我家的九级台阶,父亲准备了大半辈子。砍柴卖钱,鸡叫三遍便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父亲白天陪着匠人干,晚上独自干到半夜,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常年的积劳成疾,父亲的身体垮了。挑了一担水回来就闪了腰,以前一口气能背三百斤重的青石板的父亲不复存在。父亲就像一颗陨落的流星,将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灰白而失去了生机。父亲老了,父亲的年事已高,身体受伤无法再操持农活。
老师觉得这仅仅是父亲“老”的表层含义,让我们再细细咀嚼文本,探寻父亲“老”的深层意味。
一.建造台阶的原因
第一段“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在农村,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最大的追求莫过于“不被人轻视,”在乡邻中活得有面子,也就是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中国农民的这种渴望,直接的表现往往就是住上宽敞的房屋,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子孙,似乎这才能家业兴旺,生活幸福,也是尽到了父亲的责任,也才能被人瞧得起,这就是农民的淳朴。一个“总”字就表明建造高台阶是萦绕在父亲心头一辈子挥之不去的夙愿。
第八段“在我们家乡还有一说,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屋基深,台阶高就成了家庭地位的象征,就是被人尊重的标志。难怪“相邻们在一起常常戏称:你们家的台阶高!言外之意有,就是你们家有地位啊。”
第六、七段“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我们家的台阶低!’
第九段“低眉顺眼一辈子的父亲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由此可见,低台阶让父亲耿耿于怀,高台阶,有尊严才是父亲一生的追求。
二.建造房屋的过程
第十段“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略)
三.新台阶建成后
(1)第二十七段:新屋建好,九级台阶大功告成之后,相邻们从“我们”家门口走过,见到父亲就打招呼:“晌午饭吃过了吗?”父亲回答说没吃过。其实他是吃过了,父亲不知怎么就回答错了。父亲原本以为新屋建好后,会得到别人的夸赞,会看到别人投来羡慕的目光,然而这些都没有,乡邻们仍然一如平常的打招呼,这让父亲大失所望。九级台阶虽高,仅仅是表面现象,是一种形式的提高,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地位,父亲渴望得到尊重的追求并没有实现,他的精神并未得到满足。诚如祥林嫂的一个门槛换不来她和别人的平等,闰土的香炉和烛台祈不来生活的安定幸福,父亲的九级台阶又怎能筑起受尊重的平台呢?
(2)第二十一段“父亲从老屋里拿出四颗大鞭炮,他居然不敢放,让我来。许多纸筒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第二十六段“他抽了一筒,举起烟枪往台阶上磕烟灰,磕了一下,感觉手有些不对劲,便猛然愣住。”
第二十七段“第二次他再坐台阶上时就比上次低了一级,他总觉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然而,低了一级他还是不自在,便一级级得往下挪,挪到最低一级,他又觉得太低了,干脆就坐到门槛强去。”可见父亲坐在哪一级台阶上都不自然。
再看第二十八段“父亲很轻松地跨上了三级台阶,到第四级时,他的脚抬得很高,仿佛是在跨一道门槛,踩下去的时候像是被什么东西咯了一咯,他停顿了一下,才提后脚。”往日已经习惯了的生活似已逝去,过去的感觉再也难以找回,虽“尽力保持平静”,又怎能平常如旧?难免产生“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的怀疑。
过去“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第九段)
“父亲的精力却很旺盛,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在屋场上从这头走到那头,给这个递一支烟,又为那个送一杯茶。”(十七段)
新屋建成后,过去的无拘无束,坦诚融洽已经不那么自然、平静,心理强似乎与乡临之间产生了些许鸿沟,有了一定的距离;个过去的生活有了电陌生。难怪连父亲自己也“总觉得坐得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
所以台阶虽然建成了,但父亲和过去的日子有些疏远,与邻里之间似乎有了一些距离。
(3)第二十九段:“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烦躁。以前他可以在青石台阶上坐几个小时,自那次腰闪了以后,似乎失去了这个兴趣,也不愿找别人聊聊,也很少跨出我们家的台阶。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以前的父亲能将三百来斤重的石板从山上一口气背到家,而且一下子背了三趟;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捡拾屋基卵石... ...
无论是父亲还是“我”在建造台阶的过程中都兴致勃勃,激情昂扬,但台阶建成后,父亲的整个生命顿时委顿了下来,目标一经实现,其全部的吸引力就消失了。父亲在终极目标的召唤下,使自己近一生的过程充满了情趣、活力和力度… …但是当父亲将这终极目标得以实现后,他的生命活力,意义也就消失了。
因此结尾写到父亲老了——父亲不仅失去了健康的身体,同时也失去了奋斗的目标,并没有找寻到他梦寐以求的尊严,甚至疏远了与邻里之间的关系。身体的老朽固然已经可悲,追求的丧失更让人迷惘啊!
同学们注意了没有“父亲老了。”一句作者用了句号而非感叹号,我想这正写出了儿子几乎是眼睁睁地看着父亲为了造屋而耗尽了一生的精力,他在父亲身体和心灵都迅速衰老的残酷现实面前无能为力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