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和曹丕可谓建安文坛上的双璧,虽然当时曹植的才名高于曹丕,但曹丕仅凭一篇《典论·论文》已足以傲视群英。特别是他提出了“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著名论断,把文章的功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谓识见超人,观点别致。
相对于曹丕的浑厚朴实,曹植确实是才气纵横,生死悠关下从容写下七步诗便是绝好的例证,他的《与杨德祖书》,虽旨在请杨修为自己的辞赋修改校刊,却文采飞扬,见解独到,同时还不忘抒情言志。文中有些观点与曹丕的看法惊人相似,比如讲到孔融王粲等建安文坛精英:“仲宣独步于汉南,孔璋鹰扬于河朔,伟长擅名于青土,公干振藻于海隅,德琏发迹于大魏,足下高视于上京。当此之时,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怀荆山之玉”。指出他们有自视甚高、彼此不服之意,与曹丕所言“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意思基本一致。
曹丕云: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曹植认为:人各有好尚,兰荪蕙之芳,众人所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咸池六茎之发,众人所同乐,而墨翟有非之之论,岂可同哉!每个人擅长的文体不同,欣赏的角度不同,不可一概而论,没有必要看轻他人,谓己为贤。
对于文章辞赋的重要性,曹丕提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曹植也是高看厚爱的。虽然他嘴上说辞赋是雕虫小技,但从他对辞赋整理成册,请人校改的态度,就明白他心中对辞赋的看重。至于文章,就更毋庸置言了,那是他终生的大业。他说自己人生的首要目标是:建永世之业,留金石之功。若志未果:则将采庶官之实录,辩时俗之得失,定仁义之衷,成一家之言。虽未能藏之於名山,将以传之於同好。立功立言,名垂千古,这便是曹植的理想和志向。
李白曾有诗云:蓬莱文章建安骨。建安诸子文章,以风骨著称,其中曹氏父子尤著。曹丕曹植兄弟俩承继了乃父曹操的余烈,文章气势非凡,风骨凛然。可惜兄弟因继位一事相煎相迫,不然魏祚或许更远,佳作无疑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