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费用管控这件事

实际工作中,很多同行朋友对费用管控有很多的误解,每天把降费用挂在嘴边,却不知道如何落地实施。

结合我从业的经历,分享一些心得感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正文从费用类别、特点,财务人管控费用的常见误区,以及管控建议三方面展开。

一、费用的类别和特点。

了解费用的分类,有助于我们根据费用的特点采取对应的管控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按影响的先后顺序,费用分为战略性成本费用、策略性成本费用、经营性成本费用。

战略性成本费用

由决策层发起,投入一旦发生,不可逆转,持续的年度很长。此类费用发生前,会进行多次可行性研究。

策略性成本费用

不可控成本,当场看不出效果,有一定的滞后性。如产品的设计投入。

经营性成本费用

实际发生的,当下能够看到效果的。如:批量采购,形成规模化效应,降低采购成本。这种费用控制额度相当有限。

二、常见误区

出于自我保护的考虑,身边的同行朋友总有这样的误区,费用报销流程越长,自己的责任就可免除。实际不然,流程过长,企业就陷入内耗中,运营效率十分低下。

一般的费用报销流程设计3-4个节点。即部门经理,财务会计,财务总监,副总(总经理)。

部门经理审核费用的费用的真实性;财务部会计审核发票合规,金额是否在预算范围内;财务总监关注资金的流向;副总同意支出。

注意:实际工作中,小型企业,副总和总经理通常是一个人。规模特别小,内控缺失,没有预算的情况下,通常依靠总经理心中的那把尺子决定费用是否支付。

三、做好费用管控的建议

1.控制但不压制

控制费用不能以损失销售收入为代价。如果某笔费用的发生与销售收入直接挂钩,这笔费用就是必须要发生的。财务人员要学会灵活处理。

2.制度先行,控制总量

先有制定,一切按制度执行,把总量控制好,例外情况总会有,但是例外情况有例外的处理流程。

3.事前控制效果更好

很多时候,等到费用将要发生时,再想控制的办法,已经晚了。在做预算时就要尽可能考虑所有的费用支出,把预算外的费用支持扼杀在摇篮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