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是我国名曲,由俞伯牙所演奏,但一开始,却没有多少人能够欣赏这首曲子,俞伯牙也只能聊以自慰,但有一天,善于赏乐的钟子期听到了俞伯牙所演奏的曲子,拍手称道,俞伯牙间有人能欣赏子夜,也对钟子期有良好的第一印象,在良好的第一印象的基础上,两人频繁交往,相谈甚欢,最终结为至交。余波也凭借着精湛的琴技以优美的作品给钟子期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而钟子期善于贫贱、欣赏的才能让俞伯牙印象深刻,两人才有机会交流,并且之间的故事流传千古。良好的印象是人与人和谐交往的前提。
有能力的人,并不就是总能给人留下好印象,因为留下好印象不仅需要能力,也需要学会表达、沟通,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在《说话的魅力》一书中,刘墉就教会了我们怎么善用语言、肢体语言给对方留下好印象。
首先,刘墉建议我们说话时要有层次感,快慢交错。如果仔细倾听周围人,你会发现他们说话节奏几乎一层不变,毫无波澜,一样的语速,每个字的间隔、长短都一样,千篇一律,令人难以集中精神。同事,他又指出,许多回忆、演讲之所以显得枯燥,让听众不耐烦,也是因为演讲者的演讲节奏单一,刘墉有一次主持新闻,结果节目播出后被观众投诉,因为u语速太快,听不清楚,经过一番思考,刘墉做了改进,结果虽然语速和原来一样快,但观众纷纷认为语速适中,非常满意,同样的语速,观众怎么会有不一样的评价呢?因为刘墉刻意调整了说话的节奏,重点内容慢点读,次要内容快点读,这样他不仅在规定时间内读完报道,还让观众听得舒服,了解了新闻的重点,我们在日常交流中也可以有意调整语言节奏,通过快慢有致的变化,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其次,他建议我们注意肢体语言,人在交流中,真正通过语言传达的信息只有7%,剩下的93%的信息都是通过非文字传递的,比如神态、语气、音量、肢体语言,以最常见的双手抱胸为例,它通常表示警戒,对他人的不信任,因为人体重要的器官都在前方,环抱意味着感到威胁,要保护相应的器官,而这是人类的本能,这种行为的做出与对这种行为的解读都是在潜意识里面完成,会给人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当我们在交流中双手抱胸时,对方就会不自觉地改变交流方式,和谐的交流气氛就会被中断。
在与别人交流过程中,印象非常重要,但良好印象的塑造,需要从许多他人难以关注到的细节出发,在小细节上给人以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