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全书56回,杜少卿的出场是在第31回。出场的时间不早,知名度似乎也不如范进之流高,但他确实是全书的重量级人物。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个人就是作者吴敬梓的化身,我们在书中通过杜少卿生平经历、为人之道,其实也就基本了解了吴敬梓这个人。
杜少卿出场之前,吴敬梓先浓墨重彩地推出了一个人——杜少卿的堂哥杜慎卿。杜家是名门望族,家里兄弟有六七十个,但只有这两个兄弟肯在外奔走,接待宾客,其他人都专心在家做举业。那这同宗的兄弟二人又有什么不同呢?用他家的老熟人韦四太爷的话来说吧,“慎卿虽是雅人,我还嫌他带着些姑娘气,少卿是个豪杰。”这话是韦四太爷说给鲍廷玺的,此时鲍廷玺已经了解了一些杜慎卿的风流韵事,却还没有见过杜少卿,这话自然让他对少卿心生好奇,但又何尝不是吊足了读者的胃口呢?
那么我们先来看看杜慎卿的名士风度吧。
1.翩翩公子真风流
那正是春暮夏初,天气渐暖,杜公孙穿着是莺背色的夹纱直缀,手摇诗扇,脚踏丝履,走了进来。三人近前一看,面如傅粉,眼若点漆,温恭尔雅,飘然有神仙之概。这人是有子建之才,潘安之貌,江南数一数二的才子。
有子建之才,有潘安之貌,有良好家世,怎能不让一众读书人羡慕!
2.月下清谈好风雅
一群读书人相聚,吃肉、喝酒、品茶,不亦乐乎。席间一人道:“今日对名花,聚良朋,不可无诗。我们即席分韵,何如?”杜慎卿道:“这是如今诗社里面的老套路,雅得这样俗,不如清谈为妙。”于是众人在月下听曲赏花,酒不醉人人自醉了。
(鲍廷玺)拿出一只笛子来,去了锦套,坐在席上,呜呜咽咽,将笛子吹着;一个小小子走到鲍廷玺身边站着,拍着手,唱李太白《清平调》。真乃穿云裂石之声,引商刻羽之奏。三人停杯细听。杜慎卿又自饮了几杯。吃到月上时分,照耀得牡丹花色越发精神,又有一树大绣球,好像一堆白雪。三个人不觉的手舞足蹈起来,杜慎卿也颓然醉了。
3.受骗不怒有风度
杜慎卿为什么受骗?被谁骗了?说起来也是一桩风流韵事。
有一天,杜慎卿喝酒略有点醉,坐在那里长吁短叹,与好友季苇萧谈起高山流水知音难觅的忧伤,说:“真正的知己要相遇于心腹之间,相感于形骸之外,方是天下第一等人。天下终无此一人,老天就辜负了我万斛愁肠,一身侠骨。”说着竟然还掉下泪来。
于是季苇萧便告诉他,神乐观里哟一个小道士,才华横溢,相貌俊美,飘逸风流,自己虽是读书人,却也在人家面前自惭形秽。这话果然让杜慎卿提起了兴趣,于是季苇萧给了他一个锦囊,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外面还写了“敕令”二字,让他到了神乐观门口才能打开看。
第二天,杜慎卿推却了别的事情,穿了一套新衣服,洗了脸还擦了肥皂,浑身熏香,坐着轿子,一早便到了神乐观,去见千载难逢的知音。取出纸包一看,上面写着要找的人名叫来霞士,住在桂花道院,于是他便寻去了。
只见楼上走下一个肥胖的道士来,头戴道冠,身穿沉香色直裰,一副油晃晃的黑脸,两道重眉,一个大鼻子,满腮胡须,约有五十多岁的光景。
原来此人便是来霞士。杜慎卿明白了季苇萧是在耍弄自己,心里忍不住用衣袖掩着口笑。与来霞士吃了茶,谈了诗,自然也没成为知己。回家路上,仍然不住的笑,心想:“季苇萧这狗头如此胡说!”却并不生气。
总之,杜慎卿是个极有个性的人,他的性格中其实是有一些矛盾之处的。他轻视女人,却又要为了传宗接代娶小妾,认为女人只是生育的工具;他鄙视科举,对一些阿谀奉承之人非常厌恶,结交的都是合得来的文人雅士,不肯虚与委蛇;他挥金如土,只为自己快活……不管怎么说,这个人都是为他弟弟杜少卿的出场做铺垫的,有兄如此,弟弟又当如何呢?大家是不是对杜少卿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