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用几个例子来给你解释一个经济学观点,那就是当合理的歧视被人为的限制以后,必然会带来无谓损失。
❤限制合理歧视的恶果
今天我来给你解释关于歧视的另外一个观点,那就是当合理的歧视被人为的限制以后,必然会导致社会的无谓损失。
☞限制学校合理歧视学生
我给你举个例子,我们知道几乎是每个学校都会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也就是进行分班制,好的学生跟好的学生一块,坏的学生跟坏的学生一块,这本身是好事,因为因材施教能够让每一个学生的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但是如果人们阻止学校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话,会有什么样的后果?那就会导致人力资源的耗散,老师再也不能专注于因材施教,于是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老师把课程讲难一点坏学生听不懂,老师把课程讲容易一点,好学生的潜力又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限制资本家合理歧视工人
我再给你举个例子,为什么美国的失业率居高不下?其实在过去,美国的失业率并没有那么高,导致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出台一系列的政策,限制了资本家对工人进行合理的歧视,在没有出台最低工资法的时候,资本家聘用工人只需要支付一块钱,出台最低工资法以后,资本家此时聘用工人就需要支付十块钱,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资本家干脆就把工厂迁到了中国,这种美国人连工作的机会都没有呢。这就是一个典型的限制合理歧视带来无谓损失的例子。
☞限制银行合理歧视借款人
我们都知道,十年前美国经历了一次“次贷危机”。2000年前后,美国房价一直攀升,直到2006年房价开始掉头向下。2006年第四季度,人们停止还房贷的情况越来越普遍。2008年,出现次贷危机,联邦政府和中央银行都出面干预。
大家会问,怎么会有这样的次贷危机?美国房地产业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泡沫?房价为什么忽然会下跌那么多?
有人说,因为资本家贪婪。可是,资本家从来都是贪婪的,贪婪,并不能解释为什么会出现次贷危机。
也有人说,这是金融创新犯的错。有各种各样的资产和债务,被银行打包卖来卖去,链条太长,出现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了金融危机。
但是,银行家从来都是精明而审慎的,在别的行业里面,怎么就没有商人,把东西包来包去,最后卖个好价钱糊弄别人呢?
这两个说法都没说到点子上。真正的原因是这样的:
历史上,美国人的购房率一向都比较低,其中一个原因是银行家非常的审慎,不轻易放贷,所以大多数的美国人是买不起房的。而美国从1960年开始,就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平权运动”,目的是希望矫正社会上不公正的现象,支持所谓的弱势群体,鼓励他们买房。
1991年,美国商业银行放贷的数据被公开化,大家可以拿这个数据来做研究。这时候就有人发现,能够拿到贷款的人多数是白人,而那些少数族裔,那些弱势群体,他们拿到贷款的可能性比白人低很多。
这时候,有很多记者,就经常拿这个数据库来说事、曝新闻,这些新闻能成为他们报纸很好的卖点。大家觉得,商业银行有特别强的歧视弱势群体的倾向。
我们知道,商业银行迫于竞争,是不会随便歧视弱势群体的。凡是歧视就要付代价。如果你真的还得起房贷,而银行不给你借钱,这就是银行的损失。所以在竞争之下,银行是不会随便歧视弱势群体的。
如果它歧视弱势群体,对弱势群体进行区别对待,那肯定是有它的道理的。但是大众不相信这个。
到了1992年,联邦储备局波士顿分行发布了一份所谓的科学统计报告,声称:我们不需要再做任何研究了,经过非常严密的计算,美国的商业银行肯定是对弱势群体进行了歧视。
这份报告出来以后,虽然有专业人士指出,这份报告做得很烂、数据处理不及格。但是大众不听这个,整个社会就掀起了一股要对弱势群体发放更多贷款的运动。为了让弱势群体拿到更多贷款,商业银行就得降低他们的放贷标准。
☞政府威逼利诱反歧视,酿造次贷危机恶果
商业银行是自私自利的,不会随便放松放贷条件,承担它不应该承担的风险。政府的办法,是威逼加利诱,双管齐下。
所谓的威逼,政府规定:你如果歧视别人,歧视弱势群体,我们查出来了,就要兴起集体诉讼,罚你很多很多的钱。
所谓的利诱,就是让有政府背景的两家房地产公司——房地美和房利美——去收购商业银行的房贷合同,也就是让政府来承担所有放贷的风险。
这时候商业银行看懂了,他们已经没有风险,无论怎么放贷,最后都有政府兜着。既然政府要送礼,他们当然乐于接受了。
这时候他们就改变观念,不再对借款买房的人进行严格审查,相反,他们鼓励大家来借款。其中有一家叫Countrywide的银行,对借款人的审查放得最松,于是业务做得最大,而借款人对他们的满意度也最高。他们不再审核借款人的财务状况,相反,他们请明星拍视频,有人来借钱,就给他们播放这视频,教他们怎么样才能顺利通过借款申请,借到钱以后怎么开开心心成为业主。
当所有银行都这么做的时候,房地产市场当然会有一段繁荣的时间。因为每个人都不是在花自己的钱,每个人都在花别人的钱。但一向审慎的银行知道,这些债务是有毒的,所以他们把这些债务包来包去、卖来卖去,就像击鼓传花,只是不知道谁最后捡到这个有毒的资产。
他们还相信一点,就是所谓的“大而不能倒”——你欠债越多,影响就越广,政府就越不会让你倒,所以他们就毫无顾忌地这么做下去。
最后的结果,就是次贷危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银行家实施合理的区别对待的时候,如果政府出于政治上的原因,强迫他们扭曲区别对待的标准,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今天这个故事,是很有启发性的。每当讲起美国的金融危机,很多人就说:这是市场失败,这是资本主义的失败。很少有人明白,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政府强迫商业银行改变区别对待贷款申请人的标准造成的。这不是市场失败,而是政府失败。
小结
今天我给你解释的观点包括。
①我给你解释了,如果一个合理的歧视遭到人为的限制,必然会导致社会的无谓损失。我们还通过三个例子说明了这个道理。
☞人为限制学校合理歧视学生与无谓损失
☞法律限制资本家合理歧视工人与无谓损失
☞政府限制银行合理歧视借款人与无谓损失
❤过关思考题
请你举一个合理的歧视被人为的限制,带来无谓损失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