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描写了东汉末年,汉灵帝腐败统治的情况下,导致民不聊生,黄巾起义,刘备、关羽、张飞桃源结义一起出来打天下。
刘备他们哥三个打拼了二十年,曹操已经统一北方,孙权则虎踞江东,刘备还寄人篱下,在刘表的新野当新野县令。
在大名士司马徽的极力推荐下,求贤若渴的刘备知道了伏龙和凤雏,也就是诸葛亮和庞统。于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来当军师,诸葛亮在隆中卧龙岗的家里,就对刘备提出未来天下三分的局面,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很奇怪,刘备也很诚心地请司马徽出来辅助自己,但好好先生司马徽就是不答应,而将自己的得意学生诸葛亮和庞统推荐给刘备,为什么呢?令人深思,以后他对曹操可不是这样说。
诸葛亮出来辅助刘备的同一年,就是大汉建安十三年,曹操挥军南下,占领荆州,派人前去请大名士司马徽出来辅助自己,结果司马徽真的出来辅助曹操。既然司马徽一心要归隐,为何却要辅助曹操,而不辅助刘备,莫非司马徽看得起曹操而看小刘备?
这里隐藏着一个天大的阴谋,就是司马家族谋夺天下的长远规划。司马徽的才学远高于伏龙凤雏,此人深谋远虑,高瞻远瞩。先利用自己的学生诸葛亮和庞统辅助刘备,建立蜀国政权,使魏蜀吴三分天下,自己则投靠最强大的曹魏政权,等三国斗得你死我活,时机成熟再趁机谋夺天下,靠阴谋诡计来夺取政权。你看司马徽光把自己的学生诸葛亮和庞统推荐给刘备,不见得他会劝他们去投奔曹操或者孙权,结果后来长期隐居的自己却投奔曹操,不觉得很奇怪吗?可怜司马徽这个计谋连诸葛亮和庞统都不知道,只有司马徽和侄子司马懿才清楚明白。
其实司马徽在孔明初出茅庐辅助刘备的时候,来探望刘备和孔明,离开时在门外他就说过:孔明得其主而不得其时,可惜,可惜啊!可见他早就知道孔明辅助刘备不可能一统天下。他只是把魏蜀吴当成棋子,让他们互相打消耗战,他们司马家族要下一盘很大的棋,一心等待魏蜀吴鹬蚌相争 ,他们司马家坐收渔人之利,这个阴谋很强大,关系到司马家族的荣华富贵。同年司马懿也被曹操强征过来当主簿,其实司马徽和司马懿是叔侄关系,表面装作不认识,暗地里还是有勾结的,对这个长远计划密谋已久。其实当时司马徽和司马懿都很有名气的人,都姓司马,是罕有的姓氏,住处相距一百公里左右,他们暗地里是有往来的。
司马懿知道曹操很难对付,就想等曹操死后再出来,协助叔叔司马徽的,但躲不过曹操的淫威,在曹操发出再不来办事就杀死司马懿的命令下,还是提早出来辅助曹操。想不到同年的九月,司马徽病逝。司马懿只好孤军作战,继续兢兢业业地帮曹操办事,如履薄冰,谨慎小心地应对不好对付的曹操。
司马懿的特长就是忍耐性很强大,深谋远虑,为实现这个计划必须等待时机,结果熬死了曹操、曹丕、曹睿,再以托孤大臣的身份辅助曹芳,等到同为托孤大臣的曹爽腐败不堪的时候,趁机带领三千亲兵夺取政权,杀死曹爽一族人。出手稳准狠,然后扶植傀儡皇帝曹髦,司马懿的次子司马昭接班上台之后,更加专横跋扈,指派心腹家将成济杀死不甘当傀儡的曹髦,然后嫁祸给成济,把成济杀死,以安人心,让新的傀儡皇帝曹奂封自己为晋王。司马昭死后他的儿子司马炎继承王位,几个月后司马炎就赶魏主曹奂下台,自己登基做皇帝,成立晋朝,这就是晋武帝。为吞并东吴,司马炎开始把国家管治得不错,但是吞并东吴一统天下之后,他就原形毕露,荒淫无道,导致五胡乱华,汉族人民生灵涂炭,此乃后话。
三国演义里的这个大阴谋,被司马懿成功地实现,为他的子孙们建立晋朝打好了稳固的基础,铺平了道路,实在是用心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