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可在花香四溢的鄢陵县有一道传统的特色小吃,这种小吃就是热豆腐,而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豆腐趁热吃!
姑且不说豆腐的营养价值和功效,其实鄢陵的豆腐在制作方法上和市场上的豆腐基本相同,后期成型时稍有变化:卖主用50厘米见方的木斗子,将点好的豆腐脑用滤单稍微一揽,使豆腐成块,软硬程度上以手托起不烂为标准。热豆腐做出来以后,大眼一瞧,白生生、水汪汪,酷似白玉,胜过脂膏。因此,也有人称热豆腐为嫩豆腐。
既然称为热豆腐,当然得趁热吃,温度以略烫口舌最好,各种调料趁着豆腐的热劲一起涌入口中,咽下去全身开窍,通体舒坦。
在鄢陵流传着豆腐和楚国国王马殷的一段佳话。
史载马殷少为木匠,是吃百家饭的手艺人,尤为喜欢白菜烩豆腐。唐末战乱纷起,马殷从军。经过一番南征北战之后,马殷被封为楚王。在长沙做了楚王的马殷厌倦了山珍海味,特别想念鄢陵的白菜烩豆腐。于是,他在王宫内建起来一座豆腐坊,派人到鄢陵请来制作豆腐的匠人。等豆腐磨出来后,御厨将热豆腐淋上辣椒油和芝麻盐后送给马殷。马殷一尝,大呼美味无比。此后隔三差五就要吃一顿这样的热豆腐。后来,马殷的随从到鄢陵省亲时,将豆腐的这种吃法传入到了鄢陵。
鄢陵的热豆腐独特的是调料,有大豆、芝麻、辣椒和大茴香、肉桂等十几种调料,需要说明的是这种辣椒酱不算狠辣,即使不吃辣椒的人也能承受,所以才老少皆宜。调料的制作方法是,先将上述调料炒熟,然后兑水用石磨磨成糊状,豆腐切好后,撒上即可。讲究的人还要加入少许黄豆、芹菜丁、香椿末、芝麻油等,色香味俱全,令人垂涎欲滴,食欲顿生。
夕阳泛红的傍晚时分,随着叽里咕噜的车轮滚动,一声悠扬沧桑的嗓音便会在村头响起:“热豆腐唻——热豆腐蘸秦椒唻——”信天游儿似的吆喝声,勾引着大人和孩子们的馋虫。
有人要时,卖豆腐的就会揭开豆腐单子,拿起细细长长的铜制豆腐刀熟练地切下一块冒着热气的白嫩豆腐,一手托着,一手用刀快速地将豆腐块划拉成大小一致的菱形小块,手一松,豆腐块弹跳着滚进了准备好的瓷碗内,随着一勺子早已调制好的混着辣椒油的料汁淋在豆腐上,热气腾腾的豆腐顿时飘起了一阵醇厚的香气。买豆腐的则端过碗来,蹲在豆腐车的一旁大快朵颐起来。即使偶尔被热豆腐汤了一下,突然停住吞咽,张大嘴哈一口气,然后马上低头弥补似的加快吞咽的速度。等他们满意地抬起头,满意地将空碗递给卖豆腐的老板时,你们会发现,他们的脸上露出了一种少有的“富贵”笑容。
鄢陵的热豆腐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只要有磨豆腐的就会有。这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鄢陵县人民法院门口的老摊热豆腐了。无论春夏秋冬,每当夕阳即将西下的时候,卖热豆腐的老人便会准时地出现在那里,静静地摆放在路边的一个角落里,摊后凌乱地摆放着几张马扎,备食客们坐着享用热豆腐这道美味。无论人们的脚步是多么匆忙,每当感觉腹内空空或者闻到豆香的时候,总会情不由己地走过去吃上一碗热豆腐。一碗热豆腐的价格,从两毛到五毛、一块、两块不等的涨着,唯独没有变得是那碗热豆腐的味道。
或许是城市发展的脚步太快,抑或是卖热豆腐的老人脚步越来越蹒跚,突然有一天人们发现,法院门口的热豆腐摊不见了。
这个时候,人们开始怀念起了那股豆腐的香味来,到北街、去东街乃至到乡村里,吃一碗刚刚出锅的热豆腐,味道是那个豆腐味,可总觉得缺少了些什么。
回来苦思多天,想起《芋老人传》中那句话——“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心头的郁结才算豁然开朗。
噢,对了,鄢陵的热豆腐还有一个不同之处。俗话说“石膏点豆腐,一物降一物”。但鄢陵热豆腐不用盐卤、石膏而用“浆”点就,称为“豆花”,以此保持清香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