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晋国历史中最完美的人设是什么样的,公正贤明。不拉帮结派。不以权谋私。韩氏家族的缔造者,韩厥拥有着这样的美好形象。
但是晋国从晋文公开始二十多个家族,厮杀到最后仅剩韩赵魏三个家族。仅凭这样的人设在血腥的政治生态中很难立足。
但韩厥仅凭一己之力就把韩氏家族带上了执政的最高位置。并在以后的世家吞并中活到了最后。
所以真相到底是什么,韩厥在这张美好的脸谱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立身之本。
一、家族来源
韩厥的祖辈们出身也不低,当年曲沃桓叔有个儿子叫公子万,被封在了韩原。于是公子万就成了韩氏第一代家祖。
晋国王室曲沃这一支从桓叔开始就想李代桃僵,夺取大宗晋侯的地位。
从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封曲沃桓叔于曲沃开始,三代人努力67年终于到曲沃武公手里终于取代了晋侯。公元前678年曲沃武公成了新一代的晋武公。
韩氏家族作为曲沃一系的公子必然参与这场变革。韩氏作为嫡系在晋武公以及第二代晋献公时代家室显赫。
到了晋献公驱赶兄弟们,屠杀宗族同宗的时代。韩氏依然是政坛上比较强势的家族。
晋献公后来宠信幼子,逼杀太子申生。驱逐公子夷吾,重耳。紧接着夷吾回国即位成为晋惠公。韩氏作为晋献公和晋惠公的班底成为反对重耳的异己势力。
重耳回国即位成了晋文公。打击旧贵族家族。启用的大部分官僚是和自己同患难的家族。例如狐氏,先氏,赵氏。
而韩氏这一代的家主韩舆早殇,只留下年幼的韩厥。人丁单薄的韩氏彻底败落。
不过幸运的是,年幼的韩厥受到赵衰的照顾。后来成为赵氏的家臣。
二、历史背景
曾经一等的家族沦落到一文不值,韩厥最大的人生目标就是中兴家族荣誉恢复家族的地位。
但是这条路太难了,因为晋国从政的套路已经不是以前的套路。 规则制度都变了。晋国再也不是以前的晋国。
晋国一直被称为春秋历史中的超级大国,不要说郑国宋国这些二等国,就连齐,楚,秦这些大国也时不时地被晋国压着打。这可比现在的美国牛逼多了。
晋国强大的原因来自于两点,第一,晋献公把自己家族的血脉亲戚连赶带杀地驱除了一大片。搞残了自己公族的力量。
晋国以后没有世袭的皇亲贵族来搅和政治,同样也没有王室贵族占用社会财富。这在当时的世界是独一份。
第二.晋文公正式确定公卿执政制度。以选贤任能为主要的用人手段。并且几乎都是外姓家族。这些家族为了上位绞尽脑汁,不遗余力地培养自家子侄。
各大家族为了上位,几番争斗活下来的无一不是牛逼吊炸天的精英。
这两条形成晋国独有的政治体系,不仅让晋国快速强大也给晋国埋下了分裂的种子。为以后晋国朝堂定下了基本格调。
晋国有个好老大,总想着收回权利。斗不过王权的大家伙只能一起围着老大同心同力搞晋国霸业。
万一没有个称职的国君呢。各大家族就专心搞自己家族事业,并且偷偷摸摸地拿国家资源喂养自个家族。
处在这样的氛围之下,一没根基二没资本的韩厥如何才能出人头地。
三、出头
韩厥作为赵氏的家臣等来了赵氏的兴盛。前615年赵盾执政。韩厥作为赵氏自己人也被提拔为三军司马。执掌军中秩序。
不过机会和风险都是并行的。
韩厥在整军的时候,赵盾的亲信违反了军规。这一次对韩厥来说既是一次机会也是一次挑战。
严格执法有可能遭到老东家赵盾的嫉恨。随时被撸掉官职。
如果放纵违法不追究,虽然谁也不得罪。表面上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但是这样做的后果不仅是自己的名声被搞臭。也有可能损坏赵盾的威信。
更何况谁又知道这一次是不是赵盾对韩厥的考验呢。
赵盾被人称为夏天的烈日。行事素来严格谨慎,为晋国制定法制。修订律法。并以此成为管理国家的执政手段。这样的人不太可能故意违背军法。
韩厥基于对赵盾的了解做出了最合适的选择。处决了赵盾亲信。这一次赌对了,韩厥获得了赵盾的信任。
并在赵盾的执政生涯中牢牢坐稳了司马的位置。并树立了自己公正严明,不畏强权的人设形象。
如果仅此,韩厥也不过是一个能臣,并且不是所有的老大都喜欢这样的手下。
赵盾死后,连续郤氏,中行氏几代执政。韩厥都在司马的位置上恪尽职守。即未升迁也没贬职。
投机也并不是那么好做的。十几年一直在等待下一次机会。这一次轮到郤克当中军元帅。
在又一次整军行动中,郤克派来使者传令,使者仗着权势横冲直撞搅乱了军阵。韩厥杀了这个使者。
但是紧随其后的是郤克亲自赶来为使者说情。郤克见到使者已经被韩厥处决。立马改变了立场,宣称韩厥是受到了自己的命令,并表扬了韩厥严格执法。
这一次双方明显在演戏,也就是郤克在不情愿的方式下接受了现状。韩厥和郤氏家族的关系远没有和赵氏的关系亲密。
并且郤氏和赵氏有利益上的矛盾。以后还会是灭赵家的凶手之一。韩厥凭什么就笃定郤克不会为难自己。
原因在于韩厥也摸准了郤克的心思。知道郤克这样的人不会为了私情影响公义。
郤克是个残疾人,驼背腿也瘸,据说还有一支眼睛看不清。也不知道这样的人是怎样当上执政的。
公元前592年,郤克没当执政之前去齐国办事。齐顷公接待完郤克回到后宫就感觉好笑。齐国太后也觉得奇怪,哪有这样的人当使者。
又觉得不过瘾。第二天故意找了个和郤克一样毛病的人为郤克驾车。引起齐国人哄堂大笑。受到奇耻大辱的郤克头也不回地回到晋国,并发誓不灭齐国誓不为人。
当然回到晋国的郤克并没有达成心愿,因为当时的他还只是一个大夫。晋国国君也不可能为了一个郤克来发动无谓的战争。这个仇恨就被郤克隐藏下来。
现在成了元帅的郤克已经有资格决定晋国的走向,他的心思都在整军备武讨伐齐国上面。
韩厥知道郤克是胸有大志的聪明人,和当年赵盾的心思大同小异。损坏自己威信败坏自己声望的事未必愿意干。所以韩厥执行军法杀掉郤克的使者算是踩中了郤克的命门。
没几年郤克果然带兵进攻齐国,报了仇。并且韩厥也在这场战争后立了大功。正式踏入公卿的行列。成为新军将,主掌一军。
第四、等待
对于韩厥来说,以后的生存更加艰难,因为他的靠山倒了。
公元前583年下宫之难中,赵氏除了赵武因为是晋景公外甥得以保留,其他赵氏子弟都被诛杀。封地被没收。赵氏中断20年。
这二十年是晋国比较乱的一段时间。晋国王室想收回自己的王权,而得势的公卿想扩大自己家族的势力。
矛盾总要找个突破口激发一下。晋景公时代,先轸的后裔先毂被灭族。紧接着栾氏利用赵家内乱挑动晋景公灭了赵氏大宗。
这是晋国第一次以毁家灭族式的方式毁灭一个家族。游戏越来越血腥。
到了晋厉公时,郤氏家族强横一时。甚至不把国君放在眼里。晋厉公已经做好消灭郤氏的准备,而郤氏家族却没有准备好和国君决裂。
晋厉公派自己的亲信胥童,长鱼矫帅兵把郤氏灭族。
紧接着栾氏和中行氏联合弑君。把晋厉公宰了。
在这二十年,韩厥除了念旧为赵家在晋景公面前辩解过,其它斗争中再也没有站队。
无论是晋景公邀请韩氏围杀郤氏,还是栾氏逼迫韩厥一起弑君。韩厥都没有违背自己的理念。
不随意站队,不参与其他家族的利益瓜分,也不参与弑君的行动。孤独的维持自己家族。也在世人中加强了公正贤明,不畏强权不谋私利的美好人设。
但是不选择站队真的好吗?没有盟友的家族注定没法长久。韩厥只是在等待值得托付的队友。
第五、崛起
公元前573年,栾书请回远在周国避难的公孙周继任晋侯。就是后来恢复霸业的晋悼公。
晋悼公不是普通人,有自己的主见。刚入朝堂一方面责备晋厉公的过失。清除掉厉公的班底。
同时也责怪执政的栾氏等家族不该弑君。杀掉弑君行动的背锅侠。并推行自己的新政。
晋悼公不但保全了栾氏中行氏等家族的利益,又重用如韩氏范氏等中立家族。赵武和魏氏家族也在这个时候重新加入公卿的行列。
并大力提拔晋国公族加强王室的力量。晋国政坛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
韩厥因为和晋国同宗,又没有参与弑君等违背公义的犯罪行动,获得晋悼公格外重用和推崇。
或许这才是韩厥为自己家族选择的最踏实的盟友。
半年后,栾书被动退休,晋悼公硬是压住排在后面的中行氏,把韩厥推举为执政兼中军元帅。
自公元前615年韩厥第一次出任中军司马到公元前573年出任元帅。韩厥走了43年。
在公正贤明不畏权贵的外表下是见识过世态炎凉的豁达。也是对掌权者们心思的绝对把握。
韩厥做事从来不冒失,也从没走错一步路。除了感念赵氏抚养之恩外从来不主动搅进政治漩涡中心。
不被权势迷失双眼,不被利益左右方向。知进退重原则才是韩厥能走到最后的立身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