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都觉得阅读是这个世界上最方便的兴趣爱好,理由就在于它能随时随地进行。一旦得闲下来,我自可捧起一本书,感受一下知识的重量。即使出门在外,我也能拿出一部Kindle,阅读上几篇文章,真是其乐无穷。路程的无聊和等待的焦急,全部都可以通过书籍来缓解,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节约时间只是一个方面,阅读的好处可不仅仅是这样。书籍本来就是很好的精神食粮,能够给我们带来眼界上的开阔以及思想上的启蒙。有时候看到一句话会感到特别震撼,终生难忘。名作更是如此,甚至能够影响一个人的世界观,继而就是改变命运。别着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如果没有,那是因为我们看得还不透。
所以,我现在并不喜欢看小说类书籍改变而成的电视剧。因为任何一个哪怕是影帝级别的演员都很难完全诠释出原著人物的性格特点,再像也终究不是一样的角色。小说类书籍的价值在于无限想象,不仅是写作的天马行空或者引人深思,也表现为读者可以有自己的表达,即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贾宝玉”。电视剧则将这一切都化为乌有,就像一部翻译成中文的世界名著,即使经典,感觉总归有些别扭。
如果说真有平行世界,书籍无疑就是最好的一例。我的阅读兴趣可以说相当广泛——从诗词歌赋到人生哲学,天文地理、历史政治或者人文社科,无论名著经典还是流行小说,等等;通通都能成为我书架或书单上的一部分。正因为阅读的范围非常大,所以我好像遨游在不同世界一样,时而能与夫子道祖畅谈人生,时而听听苏格拉底的“诡辩”,时而又穿越时空见识见识宇宙大爆炸的神奇。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世界,每一次阅读都是一场人生。你为什么总感觉生活无聊呢?会不会是因为很久没有读书了?
和巴菲特共进午餐需要345万美元,但买一本《滚雪球:沃伦·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还不需要100块。虽然两者的意义不可相提并论,但是书籍的伟大在此可见一斑。好的书籍都是伟大人物留下来看得见的思想,我们至少要读上几本,才不至于枉费活着这一生。能够感受些许世界上最厉害的人的思维和想法,没有什么比这个更有价值的事情了。
曾经听过一句话:当你的才华不足以支撑起你的野心时,请坐下来静静地读书。阅读的确可以增加一个人的人格魅力,不为侃侃而谈,故意装逼,只是想尽可能地提升自己的修养,在想自卑的时候不自卑,想自负的时候不自负。比如就算我们看不懂诗词的背景和深意,但光表面那几十个汉字,便是美感十足。
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读过的每一本书都是我们性格的一部分,潜移默化的力量不可估计。阅读就是如此,并不会直接给我们答案,但却影响着我们的三观。伟大的导师都是这样,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手把手传授知识,那不是他们的风格。
人的一生,要从读第一本书才能开始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