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我游戏”有三种类型。第一种物质的游戏,第二种是他人认同,第三种是自残的人。
物质的游戏是指当你把物质作为你快乐的来源。而被物质充满的人,逐渐会认为物质才是真的自我。用物质填洞的人最大的悲剧是:没有人的能力能跑赢欲望。
物质也许能带来短暂的一次次快乐,但绝非幸福。这段时间有这种倾向,状态不佳,就总喜欢买衣服,买课程,但是也只是开心那一会,之后又是隆重的空虚感。
他人认同主要是指当我们的成长空洞被别人的认同所填满——你会感到安全和快乐——慢慢的,你开始认为这些都是自己的一部分。当你获得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同,你就会觉得自己在不断地“成长”,越来越“有面子有地位”。
但这种外界的认同成为你自我的主要部分,你开始认为,那个“被认同”的部分、你的名声、地位,才是你真实的自我。从那一刻开始,你就被别人的认同绑架了。就像只有当我们无所畏惧的时候才会发挥自己最佳的状态,而当我们在乎别人看法时,更多的是畏手畏脚。
第三种自残的人主要是指当面临做的不好时,自残的人的回应则是彪悍地说:根本不是“我”的问题,不是我努力想做却还差一点,而是先天的问题、环境的问题,或者是我根本就不想做好,就相当于因为手臂上一个小地方发炎,你不愿意面对,就把整条手臂都剁下来。
我们渴望成长而产生空洞,我们用非我的东西填洞,我们逐渐认为填充物才是真实的自己,现在它们开始反过来占据我们,真实的自己被我们弄丢了。这就是虚假自我的游戏脚本。
而真我游戏的脚本(成长的脚本)是失去、痛苦、面对、追寻、重获。一旦你不愿意演出前三幕,后面的故事也就无从开始。
具体的成长脚本该怎么做呢?
一. 拥抱变化,走出舒适。你会很容易发现人的惰性本质——人们总是愿意在把握程度高的事情上反复花时间,而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不用力。不冒险其实是最大的冒险。要持续舒服的最好方式是让自己不舒服。
二. 接纳痛苦,不掩埋。痛苦不是来自填充之物,而是自己对成长的渴求。一旦填埋这些空洞,真实的需求就会被深埋。接纳自己此刻的空洞与无能,是成长为自我最重要的一步。
三. 玩成长的游戏。玩真实自我的成长游戏并不意味着你要放弃所有的物质享乐,远离所有爱你支持你的人,放弃除自我实现以外一切的小幸福。我们依然需要依靠外界的目标、他人的回馈和自己的快乐来标定自己的进步,但这些目标只是路标,而不是终点本身。
我们总会被物质,他人认同这些能够带来及时快感的东西所绑架。当面临那种境地时,我们就要跳出来思考自己内心所缺的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