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现代中国社会常见一家人,或朋友一起用餐,却各自盯着手机屏幕的状态。学龄儿童与家长的沟通隔阂多数处于对立状态,网络数字化更加深了亲子关系的鸿沟,沟通焦虑、用餐焦虑是最主要的原因。背后更深层次的是如何拉近与孩子的距离。
中国的孩子大多是按照父母的生活方式活着。
现在我也经常跟父母讨论这个问题:你到底看重的是什么?是孩子将来功成名就,还是能每天跟你聊天,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现在,我的家人经常为了我外甥的成绩困扰,我建议他们别太看重成绩,却常换来一句,等你有了孩子你就知道了。或许吧~我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是不是家长都会担心小孩落后别人?
拒绝冰冷的餐桌,共餐,是陪伴孩子的机会
看过这样一个报道,带着对“孩子该怎么教”的疑问,台湾地区的宋明琪和Bianco想了解别的家庭父母如何增进与小孩的互动,他们走进14 个国家、26 个家庭餐桌寻找答案。发现:共餐是亲子难得可以聊天的机会。Bianco说:“餐桌改变了亲子的距离,它是一个陪伴的借口!”而中国的家长基本都不让小孩上桌吃饭。
工作忙碌的现代父母,连与孩子共餐的机会都不多。根据调查显示,近4 成家庭一周共同用餐次数少于 2 次;然而一家人即便在餐桌上经常聊天,却有近 35%家庭在餐桌上互动谈话的频率仍不够热络。对此,他们建议,父母不要因为做菜而给自己太大的压力,而应该是乐在其中,否则出发点就不开心了。重点是大家聚在一起吃饭的感觉。
现在只要我在家吃饭,我就约定用餐时不能看手机、看电视,并坚持都要在餐桌上吃饭,为的就是专心与彼此聊天。要做到这点却不容易,因为往往打破规则的都是家长,公平起见,得靠家庭成员有自觉地以身作则。
沟通焦虑怎么解?别在吃饭时讲严肃话题
如何营造与孩子沟通的正向循环?关键在于有效的对话。许多父母会把自己所想的最快路径告诉小孩,或直接帮孩子做决定。然而,这种避免孩子犯错的做法,反而让孩子没有思考的机会,很难从小就学会自理。父母应该学会询问孩子的意见,听完孩子的想法后,再给选项。父母若预设小孩很坏,并用此态度沟通,出于不信任,无助于彼此对话理解。
如果你每天见到孩子问的第一句话是“今天开不开心?”不带批评聆听孩子的分享。
调查发现,35% 家庭在餐桌上的互动仅为普通,甚至更差;有 85% 的父母与子女有需要被进一步了解的沟通焦虑议题。
父母不了解孩子
父母不了解孩子在网络上的活动,子女认为父母不了解自己的兴趣与偏好、交友状况、课业学习与表现。
Bianco认为,与小孩共餐时往往聊轻松的话题。严肃的事不要在轻松的时候讲!遇到严肃的话题必须跟孩子沟通怎么办?询问孩子何时有空,跟孩子预约假日时间,正经地谈,并让孩子思考一晚,隔天再让孩子讲自己的决定。顾及孩子的面子,把孩子拉到旁边小声沟通,也不在众人面前责备孩子。
做父母,也要做自己
三年来拜访这么多家庭,宋明琪最大的感想是,“我们为人父母,也想要做自己!”她认为当妈妈是种选择,而非一味牺牲。若妈妈不开心,小孩和丈夫也不会开心。《三字经》:“子不教父之过。”,面对孩子,往往过不去的都是父母自身,****每个小孩都不同,他们会走出自己的路。
教养小孩没有标准答案,重要的不是起步时是高还低,而是一个人在人生中的弹性是大或小!因此,不要用成绩决定孩子的未来,或判断孩子的好坏。父母能做的只是了解小孩,再依小孩的个性协助陪伴。
文字/桂冠
图片/© Bianco ts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