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感”,一个我熟悉又陌生的词。以前我就是那个“日子过得浑浑噩噩,毫无起色”的人,反正吃喝不愁,每天懒懒散散的有什么所谓呢?后来突然在我顺风顺水几十年的人生里遭遇了一点小波折,却把我打醒:这样得过且多的生活方式不行。那个时候我大概有了个模模糊糊的想法,就是多赚钱,继而接触到“被动收入”“斜杠青年”这些概念。再进一步,有了“我想提高”的想法,于是经过公众号层层推荐进了小灶群。
讲真,即便在小灶群待了快半年,我还是没办法坚定地说出一个准确具体的人生目标。我有的是“目标感”,一个感觉,一个模模糊糊的力量推着我向前。所以如果是谈论“目标”的话,我可能要绉一些干巴巴的方法论,但是一说“目标感”,顿时倍感亲切。
今天分享的这本《目标感:28天养成卓越人士的思维和行动模式》,看标题又是快速成功学的感觉,但是有些方法还是很实用的。目标有了,下一步就是行动,简单易行的方法可以让我们随时行动起来。
牢记目标
作者给了目标一个更好听更神圣的名字:ASM- Awesome Special Mission,令人敬畏的特殊使命。我觉得就是一种仪式感,一种“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使命感,或是“我就是天选之子”的神圣感。不管怎么样,如果这能使你更看重自己的目标,那就是好方法。
然后作者给出了更fancy的工具,一张由宝蓝色小卡和金色星星组成的星星卡。把星星卡和目标联系在一起,用自我催眠的方式幻想出完成目标后的满足感,然后把几张星星卡放到经常能看到的地方,以此来提示自己。
我有个更朴实接地气的方法。今年年初我试着做子弹日记,把自己今年的目标都写在了第一页上,以便随时翻阅。虽然子弹日记没能坚持下来,但是我还是会经常翻到目标页,看看自己完成了多少。同理,可以把目标贴在办公桌后面的墙上,电脑旁边。要是不介意羞耻play的话,够胆可以把今年的目标做成手机壁纸或是屏保。
我就是想替你们剩下买卡买星星的钱。
3/7就足够
网上不是传过新闻,说是硅谷或北欧的一些公司开始推行4天工作制,大家纷纷表示羡慕嫉妒恨。不过还是有脑子清醒的小伙伴道出真相:人家这4天工作必须全身心投入、工作效率高才行。上班时间摸鱼,下班之后加班,这样的人不适合4天工作制。
《目标感》的作者更善心,他提出每周专注三天。这三天要求你完全专注地工作,集中精力处理重要的事情,做到事半功倍。剩下的时间就可以用来想干啥干啥。
首先,需要我们确定这三天要做的重要的事情。按照“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的原则,你可以选择一天只处理一件事情。当然,能力高一点的人可以一天做2件或是3天做5件。我觉得这都是可以根据个人能力和习惯调节的,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稍稍超过一点也可以,走出舒适区嘛。
其次,就是把剩下的不重要的事情安排到其它4天完成。反正是不重要的事情,怎么安排都行。
最后,就是要创建一个可靠的周计划。我觉得这个最难,因为是需要花时间养成习惯的。我是绝对不会把三天都连在一起,三天高强度集中注意力的工作,想想都累。还是张弛有度劳逸结合,今天拼一拼,明天摸摸鱼做点轻松的工作。
我的休息日是周三周四,我现在的习惯是会选其中一天用来学习。这个“学习”包涵学英语,练习翻译,读书,练习各种时间管理技巧、学习技巧等等等等等。反正就是这一天我努力了,也觉得值了。
创造良好的环境
我的书桌曾经也是这样乱糟糟的,美其名曰“乱中有序”。我妈让我收拾一下,我还死犟“东西放在哪里我心里有数”。结果就是好几次错过重要的账单或是信件,差点被罚款。也是逼得我不得不开始做文件分类,来了信件先看看有没有用,垃圾就撕掉,重要信件分门别类放好:账单按照缴费时间先后放好,收据凭证等文件放到抽屉里收好,有兴趣的广告通知或是优惠券拿到客厅。
我这只是初步的简陋的整理体系,但是已经初现成效,至少不用担心错过账单最后期限被罚款了……
为什么说There is a goal, there is a way呢。我最初就是想开发个副业赚点钱,然后一步步地开始找门路。想当翻译,那就得考证上学,可是我离开学校好多年学习能力都退化到不行怎么办?什么时间管理、学习技巧的公众号加了不少,通过层层推广进入了小灶群,这一下子就打开新世界的大门了。
从一个笼统的目标,其实我觉得“想赚钱”都不能算作目标应该就是个想法,慢慢开始,我从闭着眼睛漫无目的地混日子,到现在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提升自己的路上。慢慢地,目标也越来越清晰,心里也逐渐有了更具体更成熟的想法。
以前是只有时间在不断流逝,我却一直原地不动;现在我能体会到自己一点点在前进。这种生活有奔头人生有目标的感觉,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