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纳兰容若:清代著名词人。生于1655年,卒于1685年。原名纳兰成德,因避太子“保成”名讳,故改名为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纳兰容若的父亲是内阁大学士明珠。
纳兰容若年少时聪明过人,读书过目不忘,又继承了满族传统,擅长骑射和武术;并且再绘画、书法、音乐方面都有骄人的成绩。康熙十五年(1676年)进士,授三等侍卫,寻晋一等,武官正三品,后升为一品。少年得志,是位不可多得的全才。
后人称赞他的词颇具南唐后主李煜的词风:悲艳哀伤。在爱妻卢氏去世后,他写下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悼词,读来让人悲伤不已。这里就以一首《浣溪沙》为例:
浣溪沙
凤髻抛残秋草生
凤髻抛残秋草生,高梧湿月冷无声,当时七夕有深盟。
信得羽衣传钿盒,悔教罗袜送倾城。人间空唱《雨霖铃》。
凤髻:女子的一种发型,将头发梳成凤的形状,或在发髻上饰以金凤,唐代流行。这里指亡妻卢氏。
湿月:形容月光像水一样湿润。
羽衣:原指用羽毛织成的衣服,这里指神仙或道士。
罗袜:丝罗织成的袜子,这里代之亡妻的遗物。
雨霖铃:唐教坊曲名。据唐郑处诲《唐明皇杂录补遗》记载:“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属霖雨涉旬,于栈道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这里说的是妻子已逝,只有自己空自伤痛了。
纳兰词风格的形成,就是在他和妻子双宿双栖时,两人抚琴赋诗、对弈搏棋、赌书泼茶的欢乐时光在纳兰词作中都有抹不掉的印记。然而正是因为两人身后的夫妻情分和知己般的感情,所以在卢氏离世后,纳兰才有“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多”。遭受重大精神刺激的他,在之后创作的悼亡词中常常流露出悲哀凄凉的相思之情,茫然若失的怀念之绪。本词就是为了纪念卢氏而创作的。
开头就是冷色调,并没有写”朝朝暮暮常相见“的美满情景。而是“风髻抛残秋草生”的感慨,儿女情长;是“人面不知何处去”惆怅,也没有了“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景致 。这里的“秋草生”,物是人非,物换星移。开头是引子,后面便进入凄凉的境界。人们常说“高处不胜寒”,词中一个“高”字写出了梧桐树的寂寞,月亮是湿的,不知道是月亮的泪水还是自己的泪水,也许我们各有一行清泪吧!紧跟着一个“冷”字,渲染了深秋的氛围,万般凄冷,让人不由得生出悲伤苍凉之感。通过这几个静物的描写,开始就让全词散发着一股清冷的气息;冷冷的秋月,寂寞的梧桐,将读者带入一种悲伤的情绪中,不能控制自己。上阕的伤感之情越写越深,越写越浓。
“当时七夕有深盟“。这句是化用《长恨歌》中所写的唐明皇与杨贵妃长生殿的典故:”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不仅有当初的情深,也有后来的马嵬情伤。由此及彼,令人惆怅不已。往日欢声笑语,两情相悦;如今阴阳两隔,徒留悲伤。
我相信神仙可以传递爱妻的信物,但后悔她的遗物都和她一起埋葬了。爱妻已逝,只有自己空留惆怅,凭吊美好的过去。
纳兰容若作为一个身世显赫的富贵公子,虽然他的家世、前途、生活以及自己的才华被很多人羡慕,但他自己并不快乐。正如后来好友曹寅在楝亭新画上题词叹道“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他是个率性而自然的人,不称心的爱情和前途使他饱受折磨。他的悼亡词温婉凄切,深情真挚,深深打动着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