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语言能力差,内向,不爱与人沟通交流是一个让家长很头疼的问题。那么怎么才能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呢?
7岁之前,孩子的听觉和语言器官的发有日趋完善,已经具备正确发出全部语音的条件,因此,这是人一生中掌提语言最快、最关健的时期。这一时期如果忽视了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以后就很难弥补。在孩子1岁之前,随着生活范围的逐步扩大,孩子好奇、好问、好模仿、样样都想会试一番,对周围事物的兴趣也特别高,学说话也最快,是学习词汇的高效时期。
如果在这个年龄阶段,孩子口语发展遇到障碍,以后再进行弥补就十分困难了。一旦贻误了孩子口语发展的关键时期,即使以后再教育、再学习也是非常困难的,甚至完全不可逆转。因此,父母应当特别重视这一点在孩子口语发展的关键期,创造有利条件,促使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
孩子首先通过模仿学习口头语而逐渐掌握词汇,因此,父母应该提供更多能让他们仿效的榜样,即父母要起到一种示范作用,平时说话时应当做到发音正确、用词恰当、语句符合语法规则、声调自然而适中、态度大方等。唯有这样,才能对孩子的口语练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父母平时还应常做口语表达的示范,有意引导孩子进行模仿,由浅入深地教孩子一些简单用语。孩子不会说,父母可先说几遍给他听,再让他跟着模仿,以后逐渐教孩子一些比较复杂的用语,并多给孩子讲故事,听得多了,词汇不断丰富,口语水平就会提高,进学校以后,还可以教孩子朗诵一些语言简练、生动、优美的儿童文学作品,如诗歌、儿歌,使其多接触规范化的语言。
为丰富孩子的生活,扩大其眼界,父母还应走出家门,引导孩子多接触大自然、社会,多进行观察,以丰富语言的内容,使其说起话来“言之有物”。在观察中,父母要用语言进行指导,如告诉事物的名称、外形特点用途等,有意识地教孩子一些词汇,并提一些启发性问题,如“那是什么”,如果孩子说对了,就予以鼓励;孩子说得不完全对时,可补齐缺漏,使之完整。
总之,只要抓住关键,不仅能提高孩子的观察力,还能培养其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