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见。最近没写东西是因为赶上校招高峰期,马驴我在找工作,实在是顾不上写了啊,敬请理解~
那,今天写的是最近通过各种实践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干货,干货。
作为资深的笔记狂魔,马驴我在阅读的时候不记笔记真的会死,所以我倾向于在阅读的时候随手写『阅读笔记』,包括纸质的笔记还有电脑上记录的笔记,以及思维导图等。笔记方法不是本文的重点,总之通过各种途径得到了很多的阅读笔记。
这些阅读笔记一般来说也都是『自己用』的,所以通常都是不太顾及完整性,但也都是非常有实用价值的记录,而且有重要的特点:直接与阅读材料的逻辑相连。也就是说,这些笔记通常来说都不是按照对自己有价值的方法排列的,而是采用类似于书籍(或者其他材料)本身的组织方式写出来的,至少知识点基本上都受限于阅读材料本身(当然咯,不然全都是材料外的东西的话还叫什么阅读笔记)。这个特点导致了此类阅读笔记零散而不成体系。比如看了很多与性格有关的文章,每一篇都写到了性格的优点、注意事项等,但不放在一起对比梳理的话却始终无法建立一个完整的印象。
对此我是这样理解的,读书笔记,其实只是自己对于阅读材料的一种重新整合,其本质上『依然是阅读材料』。Yes,阅读笔记不是自己有用的有吸收价值的笔记(虽然简单内容的话可以当场吸收),它还停留在阅读材料本身的程度上,至多是用自己更熟悉的表达方式重述内容而已。所以阅读笔记与经过知识整理实现充分吸收之间,还需要梳理和重组的步骤。但凡稍有复杂的知识,通常来说都不能直接通过少数而零散的读书笔记获得完整的收获。这些东西都要通过高于读书笔记的笔记才能实现,采用梳理与归纳的方法,获得梳理后的笔记,这才是解决之道。
为了直观,就叫做上级笔记吧。简单来说这样的笔记包括一些要点:简单概括而不是复制阅读原文,而且还有链接到原文的作用,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指引,这一点来自于归档方面的整理,虽然这些工作与归档不完全是一回事。
还以上面的光伏为例,在各个阅读笔记都写了GTD的各种因素以及各种心得体会以后,在独立的一篇笔记中可以列举上述文章各自在优点方面提到了哪些,在价值方面提到了哪些,在管理手段方面提到了哪些,在注意点方面有哪些异同等等。通过这样的工作,很快就能梳理清楚很多材料之间的关系,并得到想要的条理,达到个人的充分吸收了。这是只写读书笔记而不进一步归纳所不能做到的。
本文看似在说显而易见的事情对吧。实际上这一点马驴我很久都没有发觉,在比较简单的事情上确实读书笔记足够用了,但是在更为复杂的整理方面,只写读书笔记非常困难,所以在考虑到归档的要素以后,也就逐渐找到了这样的体系啦,虽然的确是非常显而易见的一个逻辑关系。
然后说一下具体的操作方式。以我常用的『为知笔记』为例,我将读书笔记命名都是以方括号或者括号开头的,而梳理得到的上级笔记都是用百分号%开头的,更上级的用#号开头。这样在以字母顺序排列的情况下就可以非常清晰地确定逻辑关系以及整理情况啦。
想要分享的就是这些,如果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敬请指导,感激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