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又拿起书本,找回了节奏,把《凉州往事》翻阅完了。这是一本雪漠老师所写的关于凉州及西部人文的散文杂记,其中大部分文章之前已在其他著作中看过,但因为我读书快而不精,读过的书仅仅是翻阅而已,没有什么印象,再次阅读亦如同初见。
雪漠老师的散文杂记平实易懂,记录的都是平常百姓的一些生活琐事,翻开书本,一阵西部乡土气息扑面而来,里面饱含着雪漠老师对凉州、对甘肃、对西部浓浓的爱。我没有听过凉州贤孝,但在雪漠老师铺满纸面的描绘中,“瞎仙”抱着三弦子唱贤孝的场景活灵活现。我没有见过凉州神婆,但雪漠老师对神婆生动的叙述,让我如同观看周星驰电影中的“入窍”表演的桥段那般感到惊艳。我没有听人唱过花儿,却通过雪漠老师刻画的莹儿看到了正唱着花儿的凉州女子,花儿唱出了她们的痛苦、艰辛、无奈,也唱出了她们的坚强、承担、向往,她们是苦难打不倒的凉州女人。
凉州是雪漠老师的家乡,这里的土壤给了他养分,《凉州往事》是他向我们展开的一幅长长的生活画卷,凉州的人、凉州的事跃然纸上,是满满的生活气息,也是厚重的文化气息,这里面饱含着他对家乡浓浓的爱。通过回忆、记录往事的形式,他向我们推销着凉州贤孝、花儿,推销着凉州文化;同时又跳出凉州,通过对比东部沿海城市展现西部人们特有的一面,但并不是愚昧的一面,而是对生活的包容、知足,在描绘这些看似不好的一面时,没有批判和不满,而是接受和记录。在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描写里,他展现了西部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对文化的尊崇,对自然的敬畏,对大善大爱理解和传承。
我的家乡在湖北襄阳,这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即是兵家必争之地。记得上初中时学校每学期都发一本课外读本,讲的是襄阳的农业、工业、水利、历史、文化等各方面从古至今拿得出手的地方。现在想来,当初这套书籍的编者以及在各所学校的推动者是多么的用心,他们饱含着对襄阳的爱,充满着身为襄阳人的自豪为襄阳的地方文化传承做着努力。这么多年过去了,不知道现在的家乡学生还有没有这样的家乡读物陪着他们成长,但愿他们也能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着家乡的文化。
前几年每次回家时,父亲都会带着我们去小镇周边转转,那些地方都是父亲用脚步丈量过的,宽阔平静的汉江,丰收后的田野,挂满黄灿灿玉米棒的农户,滋养着方圆几十平方公里的水库,乡间小路两边高大的白杨树,一切都是那么的亲切。不清楚父亲带我们去这些地方的目的,也许是这些地方可以算作景点,也许是他想让他的孙子认识一下家乡,或者他就是要让我记住家乡。父亲的出发点我或许不能知道了,但家乡的美我是记住了,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