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识
书籍是文字的载体,语言的具象表现。书之所以为书,是因为它是一个人或多人的思想汇聚,并且有机构的组合在一起,成为围绕一个或者多个核心观点的纸质稿件。
自从活字印刷术推广以来,书籍更是以指数级增长的速度在世界蔓延开来,也分为诸多的领域或学科。而书籍反向地把人区隔开来,变成不同领域的有识之人,他们再经过思想的不断更新迭代反哺这些书籍,久而久之,知识域慢慢变大成为一个大网,也给思想铺就了各种可能的康庄大道。
所以,书籍给思想铺好了道路。如果你想获取某个领域的系统信息,抑或和某个领域的专家交流,书籍将是你的不二之选,吸引自来。
2、好奇心
上帝创造人类的时候可能出了一个bug,不管是谁一出生记忆都是归零的状态。可是人天生地又会本能地通过各种方式去获取信息,进而转换成经验,知识。所以好奇心自然不可或缺,人从婴儿牙牙学语时就会对身边的各种事物产生好奇,
如果有技巧的引导,从理论上来讲,小孩会因为好奇心而对某个领域的知识产生好奇,然后不断去获取这方面有关的书籍,最后可能会成为该领域的专家,反哺该领域的知识。
因而好奇心是一种本能。
3、国文(文学)
文字不光具有载体的作用,也有艺术的表现形式。好的书籍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他的外在表现我们称之为书法,内在表现我们称之为语感,看好的书籍是眼睛的享受,是精神的愉悦。
因为这种不同的感受,我们自然地把书籍分成的不同的书体,散文、小说、诗歌…这时候我们可以称它为文学了。我们从小到大学的语文,读书认字是最基本的需求,大多数人到了一定的年龄都会掌握,而语感还有很多的文字表现形式则需要经过不断的练习培养的,时间则是催化剂的作用。
文字也需要审美,一本书不同的人看有不同的收获和感受,而具有相应审美的人书籍便具有吸引力了。
4、满足感
如果少了前面的动作,动机是需要怀疑的,可能仅仅是为了一种满足感,可以说是一种消遣,也可以说是一种炫耀。很多人看书,看的书越多越觉得自己知道的甚少,相反,也会有一种高高在上之感,众生皆醉我独醒之意。
这是正常的。从心理学上来讲,这是本能地对自己的一种高估、保护。没有这种高估,也就没了这种满足感,自然也就缺少了动力。所以,造成了书籍对你的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