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直关注的某个公众号推了一文《女性应读的100本书》。起先,只是大开大概浏览下,看那些书目中自己是否有看个十分之一,然而,事实是十分之一不到。这是多么令我感到羞愧的一件事。当初,如果我好好利用大学那四年的时光,好好利用学校的图书馆,估计当我看到这些书目时,应该会与现在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了吧!既然后悔已无补于事,何不从现在开始,让自己养成一个看书并写观后感的习惯呢?
于是在众多的书目中,我随意的选择了《傲慢与偏见》。也许是该文对于这本书的书评:“越过爱情,春暖花开。”吸引了我。这是英国女性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我想之所成为经典,成为女性应该看的一本小说,肯定是有它对于一些社会问题的独到见解之处,所以才会经久不衰,于是我怀着探究之心,字斟句酌的将小说阅读了起来。
《傲慢与偏见》讲述的是伊丽莎白.班内特的爱情故事。伊丽莎白出生在一个有五个待嫁闺女的乡绅家庭里,排行老二,是家中最机智最智慧的人,深得她父亲的疼爱。其实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竟发现这本书中所述的跟身边发生的事竟是这样的相似,书中的那些人物,在我的身边都有着对应的人,于是我越发对这本书有了很大的兴趣。
班内特因家中无子,于是在他去世之后,根据当时英国的遗产继承法就得要由他的远方亲戚继承。这对于他那愚蠢又无知的夫人是多么大的打击。因为她知道如果她丈夫先一步走的话,她与她的五个女儿就得要被赶出她们现在所居住的小庄园,加之她的女儿们已渐渐长大,到了该是谈婚论嫁的阶段,于是她便开始为女儿物色合适的人选。
一有新的庄主入住该地,街坊邻里们总要讨论一番,热闹一番。如果是一个年轻未婚的又有钱的青年,那大妈们在讨论的同时,也在为自己的女儿做打算。班内特夫人就是如此。宾格尔先生是一位新搬来的庄主,在庄园里举办舞会时,吉英(伊丽莎白的姐姐)有幸得到他的邀请,与他共舞了两支。于是当班内特夫人知道后,她非常的高兴,因为她知道宾格尔先生是一位有钱的庄主,如果她女儿可以嫁给他的话,且不说她孩子可以享受到的荣华富贵,姐姐嫁的好,那就是给妹妹们开了个好头,日后妹妹们也会嫁的不错,而她也可以在街坊邻里中抬得起头。这确实是普天下的母亲都有的一些私人的想法,其实也并不为过,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过得好呢!婚姻需要爱情,也需要金钱作为物质的基础!
当然,在这千之百态的社会里,每个人对于生活,对于婚姻,对于爱情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至少伊丽莎白的好朋友就是跟伊丽莎白不一样。当初,她的远方表兄,在经过一番思考,知道与她的姐姐无在一起的可能时,选择与她订婚,这一切的发生从他们见面,到他的深思熟虑,到与她求婚,不过是几天之内的事。确实,他冠冕堂皇的理由是为了不让人觉得他是捡到的馅饼,是出于为班内特家庭的考虑,才决定与班内特先生的孩子成亲,这样他继承到的财产就会心安理得,他也许觉得他那是好意,而且他也并不差,伊丽莎白不会拒绝。可是他太小看伊丽莎白了,从他一进她家门他那浮夸的谈吐,让伊丽莎白对他甚是反感。所以当他向伊丽莎白求婚的时候,伊丽莎白就拒绝了。不仅如此,因为她常跟自己的朋友谈起她对这个人的种种看法,所以当她的表兄在她这边被遭冷后,(这里她的表兄认为她对他的拒绝是鲁莽的,是她的损失。他就是这么个自大的人)转而向她好朋友求婚,并且她好朋友很欣然的接受后,她很诧异,中间也觉得她的朋友怎么会这么的愚蠢,怎么会草率的把自己的一生赌在这个人的身上?她们的话根本说不到一起。是啊!我自己也曾为我的一个朋友有过这样的担忧,并且,也跟她的做法一样,与自己的朋友从无话不说到无话可说。即使最后心结打开了,谈论也不像之前那样的敞开心扉交心。其实,有时候,我们人常犯的错误是,认为自己这样的阻扰,是为了自己的朋友好,为了她能够忠于自己的意愿,嫁给爱情。但每个人的认识是不一样的,你的想法并不能够发表她的需求。如果,那是朋友自己的选择,何不祝愿她能够幸福。而朋友自己的选择,她日后也会为自己的选择买单。我们何不收起自己的想法来呢!
小说中,最让我羡慕的还是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他最初对她的印象是:“她还可以,但还没有漂亮到打动我的心”。而后,在接触中,他竟爱上了这个女孩,因为她的可爱、活泼、有主见的女孩。他发现了她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但他并没有表露他的心迹,确实,他是一个高傲的人,他从8岁到28岁的成长过程中,家里人对他的教育是除了亲人,不要把其他人放在眼里。是的,因为他是有地位的上流社会人家里的孩子。他所接受的就是这样的教育方式。于是他的不善于与人交往在他人眼中就是傲慢的表现,也正因此,伊丽莎白对他的印象并不好。再接下来的接触过程中,又从自称是与他从小一起长大的发小口中得知他曾因为嫉妒发小得到他父亲的疼爱,从他父亲的遗产说明中,没有得到发小应该得到的那一份。在没有任何其他人的证实下,她以他之前对他偏见的了解就断定他发小对他的诽谤是真的。以致于她更讨厌他。又加上他从中阻扰了她姐姐与他朋友的交往。于是在他们分开后数月又再次在异地相遇,他发现自己并未放下她后,向她求婚了。在她看来,这是多么的荒唐。他难道不知道她对他的憎恨么?而男主角达西却自信的以为她不会拒绝他。结果证明他想错了。她毫不犹豫的拒绝。这对他是多大的打击。而后他竟放下他那高高在上的身段,给她写了封信,说明她对他的误会。是的,一个人,只有真正喜欢你,爱你,才会竭力为自己辩白,以消除他爱的人对他错误的印象。而伊丽莎白是聪明的,她并没有偏执的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看了他的来信,又结合自己零零散散的记忆片段,隐隐觉得是自己误会了他。但她并没有企图挽回,而是,自己在那自我剖析自己的家境与他是那么的不相称,自己的母亲在他看来又是多么的愚昧无知,自己的亲戚地位是多大的低下。她开始觉得他如果真的放弃她是应该的,她并不怪他,毕竟事实就是如此。这是一位多么理智,多么有自知之明的人,难怪她姐妹几个中她的父亲最疼爱她!
经过一些曲折后,误会的解除与好感的加深。最后达西与伊莉莎白在一起了。故事的结局是完美的。当伊丽莎白问起为什么开始与她接触时,为何如此冷淡,达西答:“要是爱你爱的少点,话就可以说的多些了。”这撩妹的技术,实在是高啊!试问哪个女的听到,不暗自窃喜?因为太爱,所以得要小心翼翼的捧着,生怕一个不小心掉落。可是如果相互都在那端着,谁都没敢跨出第一步,那这感情还是如何发展?达西因为伊丽莎白对他那傲慢的指控,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为了能够再次获得她的芳心,努力的改变自己已经长达20年目中无人的“习惯”。而伊丽莎白在得知达西为了她妹妹的事的奔波,知道了自己一直以来对达西误会的偏见,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最后的他们也许在一开始他们都不会想到他们竟会爱的越来越深,越来越满。
以至于伊丽莎白说,吉英跟宾格尔先生在一起是莞尔微笑,而她跟达西在一起是纵声大笑。吉英是幸福的,但她觉得她比吉英不知道要幸福多少倍!
经典就是经典。是,小说的故事情节与现在电视上播的那种霸道总裁爱上傻白甜的情节差不多,从一开始的相互看不上眼,各种刁难,中间还有个插在两人感情的第三者,要么是一厢情愿的爱男主,要么是一厢情愿的爱女主,最后经历种种困难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戏码并不少见。但我之所以如此倾心这篇小说,是因为作者对
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深邃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情感,她的幽默使她的观察更为中肯有力,也使她的情感充满活力。《傲慢与偏见》文笔之辛辣滑稽,结构之严谨精巧,事件之间衔接自然。可以说我是跪着来完的,一边看一边想,自己何时可以达到这种境界,写出这么让人玩味的语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