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不知何起,而意往情深。这种情愫犹如我对于雨天的独钟。
最深的记忆里,我踮着脚尖,努力看着窗外的雨水打湿外面的世界。迷蒙的空气带着潮湿,夹杂着泥土的味道。上方的天空是灰色的,这世界原本不是白就是黑,只不过是我们单纯的以为,其实现实的世界只有灰。所以,在那个很远的刹那我喜欢上了这灰色的充满水汽的空间。
后来,看电视剧《上错花轿嫁对郎》的一个桥段,在那个夜雨,一个蛇蝎险恶的人去残害搭救他于危难之际的恩人,哑妹躲在假山后边目睹了亲人被害。风不紧不慢的刮着,在那个江南的炎夏,雨打芭蕉声掩盖了所有的罪恶。掩面哭啼的哑妹,风雨中飘摇的芭蕉叶,被灯笼映的通红的湿漉漉的地面。这雨夜的渲染让我的思绪欲罢不能。
在那些多愁善感的年纪里,这样的桥段成了不能抹去的一笔。开始羡慕那个撑着油纸伞,在江南雨巷独自彷徨的姑娘。无数次梦回,自己总会化身为身着一袭旗袍的女子,撑着雨花伞带着莫名的心思行走在古朴的石板路上。我远远的望着自己越走越远,最后消失在烟雨中。那袭淡雅的旗袍摇曳着,最后成为一道影影绰绰的画面。
也是在那段时光里,格外喜欢校外那两旁开满榕花的道路。那个多雨的夏天,骑着单车行走在榕花树下,看着被雨水打下一地的榕花,总有停车拾捡的冲动。后来在《甄嬛传》里看到果郡王喜欢的合欢花,突然想到那时的榕花,它们长的是挺像的。尤其是,一簇簇躺在湿漉漉的地面上,被心疼它们的人捡在手掌心里的感觉,总能让我的思绪在古今之间穿梭。
也是在那段时光里,格外喜欢在下雨天和朋友漫步在人群稀少的操场上。记忆里的初秋,在一场淅淅沥沥下好几天的雨里拉开它的帷幕。此时的雨水不再是深入泥土里滋润大地,而是沾湿满地的梧桐叶。这些叶子由淡黄变成橘色再变成褐色,最后揉碎在这场似乎不会停下的烟雨里。夜幕降临,看着教室里的灯在迷蒙的雨中散发出柔和的光芒。看着轻轻的雨水拍打在玻璃窗上,那个爱神游太极的我喜欢细数雨水划过玻璃的轨迹。一条、两条、三条......数不尽那个时期的忧伤或是为高考夜战的彷徨。
我知道,有着这种情愫的人不只我一个,比如把我带进烟雨梦的戴望舒。
在千古词帝南唐后主李煜的“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里,我也曾因为无眠“夜阑卧听风吹雨”。
在李商隐“巴山夜雨涨秋池”之时,我也曾书写下内心的碎碎念。
在“雨纷纷的清明时节”里我想念起爱我疼我却再也不能在我身边的姥姥。如“断魂”搬追思过往。
在“听雨”中听出少年、壮年、如今的悲欢离合,其中个中滋味唯自己懂得。
也曾在李清照的“红肥绿瘦”里知晓“昨夜风疏雨骤”,对于昨天发生的一切只会问个“知否?知否?”
在这些情节里,我知道那些遥远的古人同我有着一样的烟雨梦,或是杏花雨或是梧桐雨,或是知时节或是润如酥,或是两三点雨山前或是楼台烟雨中,或是寒雨连江或是斜风细雨......那么多,我只知这美好此生不容错过。
在一个又一个烟雨天,我喜欢闲坐于楼阁,一杯烟气氤氲的咖啡,一本有关遥远记忆的古书,一个下午便可听得雨水细细落下的声音。深吸一丝清凉,呼出一段悠长的诉求。那轻敲窗纱的簌簌声便可勾勒出所有无法言说的存在。那湿了一地的斑斑驳驳便可承载所有来时的路。所以,我可以一直看着,听着,想着......
坐等黄昏来临,这样的时刻,华灯初上,夜晚分外忧郁着它的颜色。灰色的水汽在夜色中以自己喜欢的姿势飘摇,灰色的空间在街灯的映衬下更添加了些许神秘。疾驰在雨夜中的车辆,迷蒙在烟雨中的行人,犹如过客匆匆,或消失或清晰。玻璃窗上滑落的雨水渐渐模糊视线,恍惚中一切犹如红尘里的一场梦,梦里不知今夜花又会落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