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一个故事,满脑子都是“道德绑架”四个字。故事的女主人公是一个贤良淑慧的妻子、儿媳,男主人公嗜赌成性、好吃懒做、胆小怕事,家中公公还是一个生活作风极不检点的人,婆婆被逼成一个强势之辈,一切似乎很不完美,但女主人公自有一副傲骨,她努力工作,加班加点挣钱养家,善待公婆,相夫教子,小区里每一个人都夸她是个好妻子,好儿媳,好妈妈,至于她是否乐于此种生活那就不得而知了。
在这般“良好”氛围下,公公依旧在外花天酒地,丈夫也依旧赌性不改,甚至变本加厉,以往只拿自己开出租挣的现钱去赌,如今偷拿家中存款赌,在这种情形下,女主人公也和丈夫吵架拌嘴,但仅限于此,最终她都会原谅丈夫,继续做“好妻子”,而女方父母也从来不允许她闹,也不指责男方。或许你会觉得男主人公定是上辈子拯救了宇宙才有这样的福气,可是,转念一想,若是你,这是你认为的最好的处理方式吗?
听到这样被所有人赞为楷模的女性形象,满心悲凉,甚至突然会有个异样的想法,在所有人的歌功颂德下,女主人公是否有过“异心”?罢了,就算她有想追求更幸福生活的“异心”,只怕也没有任何理由,因为她已然顶着一座“牌坊”过日子,她必须时刻提醒自己这就是命。可这命她就这么认了吗?
没有谁生来就自带“好”或“坏”的属性,她或是因生活而被塑造成一个别人眼中的好人,但从另一方面讲,对这个家,她是个罪人,老天给了她这样一个家,倘若她选择明智的经营,让夫妻二人的关系更健康和谐,让丈夫在家庭中的主观能动性被调动起来,会不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呢?至少,会比她如今一味的逆来顺受,忍气吞声,给丈夫铺下一条条退路,让丈夫觉得无论做错什么她都在、家都在,一切不会变得更糟要好。人心就是这样,明知犯错,却在知道结局不会怎样的情况下无休止地消耗幸运。所以,妻子用一切贤惠的举动给自己树了一块无人企及的道德高碑,她越好,丈夫就在泥淖中越陷越深。
我们也没有任何理由责备女主人公,因为是这个社会“绑架”了她的道德。她原本可以“自私”一点,“狠心”一点,让丈夫在一次次犯错后看看摇摇欲坠的家有一丝“危机感”,甚至给他条“绝路”让他悔改,或许,这会是这个家庭的一条出路。
类似的事情相信很多人都碰到过,比如失恋,初期每个人都会痛,但时间抚平伤口后,有一些人仍旧沉溺其中,此时或许更多的不是懊恼这段感情的失去,而是怕一旦不表现得伤心一些,会被人冠以无情之名,这样说或许太过刻薄,但这种人绝对不在少数,这便是一出自导自演的“道德绑架”。
父母的溺爱有时也脱不了干系,他们用一切自以为的方式对你好,你少吃一个苹果,少穿一件衣服,晚睡一个钟头,晚回家五分钟,他们就能坐立不安,所以,为了不让老人家操心,我们必须在他们划定的圈圈里做个乖乖宝,更甚者,我们会失去自己的选择权,按他们预设的人生模式生活,稍一逾越,便是不孝子孙,这便是另一种“道德绑架”。
赘述这么多,只是为了活得更自我,毕竟,这是我们自己的人生,舒心好过一切道德高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