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被白百何和羽凡的事情刷爆了热门微博,贵圈太乱,我也不想多说什么。不管两个人谁对谁错,我只想感叹一句:当初,你为什么不选择你所喜欢的呢?
无论是爱情还是事业,我都会遵循一个原则:选择我喜欢的,至于不喜欢的人和事都不要去触碰,以免惹上一身的麻烦。错过的人和事,错过就错过了,如果回头再来找我,对不起,我不是收废品的。
每个人喜欢的事物都不相同,而寻找自己喜欢的人和事的过程可能会有点艰难,但是你不要放弃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因为你自己的生活是属于你的,而不是路人甲们所决定的。
1.
高考之后填报志愿,爸妈让我填报会计专业。我拼命反抗,姥姥家的两个姐姐都是填报的会计,凭什么我就尾随其后呢。从小到大,我讨厌别人来决定我选择的路,所以在家人眼里我有些另类,但是我知道自己不是提线木偶,自己的路还是要自己走的。也考虑到这种二流学校如果我真的选择了建筑,大学毕业后并没有竞争力,所以选择了相对看好的工程造价。
但是我深知工程造价在未来的不久就会被BIM所取代,只要计算机技术再发达一点,互联网再发达一点,如果不在这之前做点什么的话那么结果就是:我会失业。去年的11月,我相当于度过了黑色11月。因为初到大学的我对建筑并没有概念,只有一腔热血,也听过学校所谓的“建筑课”,我已经无力吐槽上课老师所讲的内容。果断放弃蹭课,开始利用网上的资源。后来,也就是现在,对于建筑,以及之后留学的流程我不能说完全掌握了,但是可以说的是大脑已经有这层概念,阶段性的行程表也大体形成。
选择你喜欢的,就像我没有放弃我一直喜欢的建筑。如果说建筑对于我来说是什么,那我只能把它比作另一个我,就像八卦阵一样:黑白缺一不可。
2.
前两天看了boss之前写过的文章,其中提到的一位G学长。我很佩服他的勇气:拿到多所英国高校的offer,最后选择了UCL(我想去的大学),选专业时他特地挑了和建筑相关却又不同的urban design,因为他当时觉得这个项目比较水比较轻松。但是在阴冷的studio里度过了第一个学期,所接触的内容和教学方式他并不喜欢,加上遇到了极其mean的tutor就更加让人迷茫。
退学,他的决定。他不想再浪费时间了,交申请表之前当时的tutor还以Distinction来挽留,但是他还是决定放弃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接着去了北京实习提高自己的经验和实力,为之后的择校做准备。
再次择校。他选择去了澳洲,虽说澳洲的建筑教育没有欧美那么intensive,对学生的要求不高,tutor也不会一直push学生。他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学校,我并没有觉得他的这次选择是降低自己,相反,我觉得适合他自己的方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留学。我之所以佩服他的勇气是因为放弃了UCL的奖学金和学历,来到适合自己的澳洲的大学。开心就好,毕竟自己的路只有自己才能触碰到的。即使那个学校名誉和教学再过光鲜,但是教学方式并不适合自己,也是没有办法的。人活一次,只为自己而活。
3.
我身边还是会有好多纠结的同龄人,可能人和人的思想成熟期不同,有些人想法太过孩子气;有的人想法太过顾虑亲戚们的看法;有的人想法只仅限于现在所处的“温床”中,并没有为未来打算......纠结,每个人都会有;限制,每个人都会遇到;未来,每个人都会迷茫。但是,在独处时,自己内心所呼唤的是什么,你听见了吗?如果听到了,那么请抓住一切机会吧,不要让它溜走,喜欢的人和事悄悄地来到你身边,而你却浑然不知......等到你发觉时,那一切都晚了,想要弥补的时候,可能这个过程会相当艰辛。所以,如果不想那样艰辛,就尽早的抓住自己的事情吧,这世上可真的没有后悔药。不要等到三四十岁才后悔二十岁没有做的事情。
青春,就那么几年。不去选择喜欢的,而去选择他人所期望的,可能结果并不是你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