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
【加】彼得 雷诺兹/文图
邢培健/译
故事讲的是一个小孩就是不会画画,老师鼓励她让她画点什么,她用笔使劲在画纸上面戳了一个点,老师说:请签名!于是这个点被镶进画框,挂在了美术教室里。这个小孩说,我还能画出更好看的点,于是画了各种各样各种颜色的点,老师为她的点组织了一个展览,她的点轰动了全校,这时候一个她的崇拜者,对她说,我就是不会画画,怎么办啊!她说请你随便画画,那个小孩颤抖着画了一条弯弯曲曲的线条,然后她说,请签名!
第一步:读书名、封面、封底
有很多绘本的名字就特别吸引孩子,比如《肚子里有个火车站》、《野兽国》、《我是霸王龙》等等,这一本呢《点》,挺简单的,名字和封面都比较平静,画面有一个圆圆的大红点,一个小孩举着一个长长的杆子,杆子一头拴着一把刷子,在刷这个大红点。孩子拿到一本新绘本通常很着急的往里面翻,看看里面有什么?如果大人有时间陪伴孩子,可以读一读封面的图画和文字,封面也包含了很多的信息,比如书名、文作者、图作者、作者的国家、翻译,出版社等等。一本书是很多人一起协作才诞生的。这本书的封底很简单也是一个大红点,但是有些书封底内容更丰富,有的和封面会联合成一整张画面等等。
第二步:读故事(图+文)
这本书的内容排版是很规矩的,一页图,一页字,简洁利落。读故事,大人和孩子的视线并不完全一样,尤其是还不识字的孩子,孩子通常先去看图片,比如,大人会先注意到,开篇左侧页只有文字“美术课结束了,瓦士缇还是一动不动地坐在椅子上。她的图画纸上什么都没有。”
孩子呢会去看右侧的图画,图画上是个教室,一个小孩骑着椅子,背朝着课桌,桌子上放着一张白纸,白纸上什么都没有,桌上有两只笔,和一本书。看样子他并不开心。图片和文字的内容是相互补充的。
下一页,文字说:老师弯下腰看了看那张白纸。“啊!暴风雪中的一只北极熊。”她说。“真可笑!”瓦士缇说,“我就是不会画画!”。图画呢,画了一个戴眼镜的女教师,我认为是女教师,那孩子是不是跟我想的一样的,我说是女教师,是因为长卷的头发,胸前一些小珠子,应该是项链。当然你也可以有不同意见。图片依然补充了很多新的信息。通过和孩子一起观察细节,可读性就会增强,孩子的专注力也会提升。否则这一页一秒可能就会被翻过。后面的每一页都是这样,文字和图画互为补充,需要仔细阅读。
第三步:说来听听
最后瓦士缇盯着小男孩画出的弯弯曲曲的线,她说:请签名。故事就结束了,那瓦士缇之后会做什么呢?那个小男孩以后会怎么样了呢?如果你是那个小男孩,你是什么感觉呢?你会怎么做呢?听听孩子听了这样一个故事心里是怎么想的。看图画书是件轻松快乐的事情,就像兴高采烈的看完一部儿童剧,一部电影,一次旅行一样,轻松愉快的聊一聊。不能像考试一样成为沉重的负担。
父母感悟:
瓦士缇只是在纸上戳出了一个小小的点,小得如同孩子最微弱、最无力的信心。但是在老师那里,这个小小的点成为了一个完全被接纳、完全被理解、完全被肯定的点,它被装进画框如同名家画作一般地被挂在了墙面一个显眼的位置上。原本纤细羸弱的点被彻底改变了!它再也不是瓦士缇眼中那个难看的点、愤怒的点,而是她巨大信心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