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做一件事,总要有一个动力,什么动力能促使我坚持去写简书呢?猛然记起报名参加《爱的艺术》精品班的初心:自助助人——先让自己心中充满爱,然后能对更多人伸出援手。如果我能把所学所得分享出去,说不定会唤起有缘者内心的东西,这不是一种很好的助人方式吗?
不忘“自助助人”的初心,我愿与您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2018年7月1日下午,前往新阳光心理研究所跟随李克富老师上《爱的艺术》第八次课。跟前几次一样早早到达,便在小区里观赏那些在阳光下微风中摇曳的花儿。信步走到一处开满各色花儿的小院,小院的主人正在院子内整理着他的花,我则在小院外给花儿们拍照,因为都把花儿放在心中,自然产生了共鸣,不由得攀谈了起来,我问着各种花的名字,主人一一跟我介绍,还告诉我:现在还不是小院最美的时候,到9月份各种花纷纷绽放,那时才最美。共情到我对花的喜欢,主人邀请我到小院内,告诉我喜欢什么花随意拍。
当我专注地为花儿拍照时,当我凝神欣赏着手机相册中各种花的倩影时,我又一次体验到具象思维的功效:在我把感情投入到关注的对象时,情感自然地流动起来——那是爱在流动。
什么是具象思维?杨凤池老师对具象思维给出的定义是:
具象思维是一个人用自己全部的通感,全部的热情和智慧,整个人沉溺于思维对象的状态。”(杨凤池《分析体验式心理咨询技术》第20页)
具象思维与我们熟悉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有什么不同呢?
你从下面一张图片中看到了什么?它是活的还是死的?
如果您这样回答:“我看到一张图片,图片中有一朵花,白色的,属广玉兰,为木兰科……”这是抽象思维的表达。如果这样回答:“这朵花洁白如玉,形似荷花,花瓣湿润……”这是形象思维的表达。无论是抽象思维的表达,还是形象思维的表达,都认为这朵花是死的,只是一张照片而已。
如果我们看着这朵花,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空间,忘记了自己,仿佛自己就成了这朵花,就绽放在这里,此时这朵花就活了,因为我们全身心地沉浸在这朵花中,把自己全部的生命赋予了它,它也就有了生命。具象思维是一种潜意识的心灵沟通,有着巨大而通畅的能量传递,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通灵”状态。(选编于杨凤池老师《分析体验式心理咨询技术》)
课上,李老师再次举例说明了具象思维。当我们听到“女人——母亲——温暖”这三个词时,使用的是不同的思维方式。听到“女人”这个词时,我们用的是抽象思维、词的思维,属于理性反应;听到“母亲”这个词时,我们每个人的脑中会浮现出自己母亲的形象,这是形象思维,属于感性反应;当由“母亲”联想到“温暖”时,这是一种内心的感受,此时我们用的具象思维。
具象思维能把情感调动起来,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思维方式。学心理不是用逻辑去表达,不是去道理,而是去调动情感。同样,在家中也不能讲逻辑、讲道理,而是要用心去感受。比如我们在听孩子说话时,要有意识去使用具象思维,不是听他在说什么,而是用心去感受他的情和欲,这样才能与孩子产生深层共情。而所有对别人的感受都是在感受我们自己,是对我们自己当下状态的觉察,能时时带着这份觉察,就能及时转化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被情绪所转。
课上,李老师建议我们坚持写简书。还鼓励我们不要妄自菲薄,要对自己有信心,如果能坚持写20万字,就能成为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师,也可能因此而出名,我的第一反应是我可不想出名。自从上《爱的艺术》精品课后,基本能每天坚持写随笔,只是发到《爱的艺术》微信群里,并不想在朋友圈分享。当我说出“我不想出名”时,感受着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在“不想出名”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感受后知道:我的所谓“不想出名”,不仅仅是低调,更多是担心会出丑,而担心出丑是自恋的表现,自以为会有很多人关注自己。想到这里,我反而释然,既然不想出名,丑又何来?
不想出名,不怕出丑,说明写简书没有动力也没有阻力,但要坚持做一件事,总要有一个动力,什么动力能促使我坚持去写简书呢?猛然记起报名参加《爱的艺术》精品班的初心:自助助人——先让自己心中充满爱,然后能对更多人伸出援手。如果我能把所学所得分享出去,说不定会唤起有缘者内心的东西,这不是一种很好的助人方式吗?
记起“自助助人”的初心,当天晚上便付诸行动,因第一次使用简书,一切都在摸索中,还多亏李老师课上跟我们分享了简书的格式。直接在简书内写文,等到把图文整理好并发布后,发现链接有问题,便在手机上删除了简书想重新修改发布,结果却再也找不回来。也算是吃一堑长一智,从头重来时先在Word中输入文章,再贴到简书上,一直折腾到11点多,想当年高考备考都没有这样努力过。当把文章发到朋友圈中,看见了自己的努力时,心中很有成就感。
不忘“自助助人”的初心,我愿与您一起学习、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