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很多人来说,来西藏就是一场宗教之旅。西藏是宗教思想影响深厚的地方,宗教思想深入骨髓,西藏因为地理位置偏远与世隔绝,文化得以留存,宗教得以延续。
行走于藏传佛教的寺庙,布达拉宫的恢弘,大昭寺的鼎盛,哲蚌寺的宁静,色拉寺的智慧,扎什伦布寺的凡尘,绒布寺的荒僻。在步履中,我们被宗教文化侵润,被虔诚的力量感动。
藏传佛教信奉苦修,认为越是对肉体的蹂躏,越能修行圆满。南亚的印度教也把自虐身体当成一种修行。佛说众生皆苦。 藏人相信人要承受六道轮回之苦,特别是藏地环境恶劣,也加重了藏人对无常和报应的恐惧。所以,朝圣的人年年不断。
我们心情郁闷的时候,在健身房一场淋漓的大汗会让心情变的轻松舒畅。所以,身体越痛苦,灵魂越安宁,似有一定的哲学道理,但对于藏传佛教的苦修,也有人认为,是为了旧时代政教合一便于喇嘛统治的需要。
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虽同属大乘佛教,但教义却相差很大。我们在布达拉宫和大昭寺见的菩萨塑像,很多都怒目圆睁、狰狞骇人。 而在汉庙,菩萨大都慈眉顺目,目光柔和,不嗔不怒,俯视芸芸众生。因为藏传佛教讲六道轮回,主张通过苦修来修身,如果事佛不敬、不诚,厄运就会降临;汉传佛教在漫长的流传中,经过汉文化的侵润,融入了儒释道和哲学思想,主张通过修生养性来修心,心即是佛,无心是道,心怀慈悲。
宗教是人类寻求和实践生命终极永恒意义的、超自然的信仰的表现。受唯物主义和科学主义的灌输,人们对宗教的定义和理解常局限于“有神论-无神论"。其实,灵性与理性,宗教和科学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我们常说的直觉、第六感、潜意识都来自灵性。
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宗教和科学变得越来越交融。过去的宗教,要信众无条件的信奉,特别是密宗,如果稍涉怀疑,即是渗漏和不敬。但时代到了今天,科学的文明,到处都向神秘的壁垒钻研透视,当然也包括宗教。
科学告诉人们“世界是怎样的”。宗教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很多科学家的终极研究目标转向了神学。在西方,科学巨人同时又是虔诚的宗教徒的名单不胜枚举,牛顿、爱因斯坦、罗素……,今天的很多佛学大师尝试着从科学的角度解读宗教,而科学家面对无法解释的现象也会从神学中找答案。科学迷失了宗教的束缚可能变成灾难,宗教失去了科学往往会变成迷信。
宗教并不是让人避世,而是让人更好的面对人生。在八廓街溜达时候,一个小姑娘一路追着我们买她的藏饰,看她执着又可爱,便把钱给他,但给她说饰品不要了。小姑娘立马把钱塞给我们,说她只卖东西后转身离去。我意识到自己做法可能伤害了她。
后来在布达拉宫北广场散步,遇到残疾人在行乞,每个从他身边走过的转着经桶或拿着佛珠的藏人都要放上一块钱,反倒是游客无视其存在。这让我看到了宗教给予藏人的淳朴和慈悲。
曾有朋友透露,在西藏藏族导游比汉族导游更值得信赖,他们从心底里尊重佛祖,对寺庙的讲解非常到位,知之为知之,他们认为汉人导游那样满嘴跑火车的行为就是亵渎神灵。 宗教给人思想上的约束,这是制度和法律之外的约束 。
宗教告诉人们一切都不是永恒的,名利、财富、感情、健康,生命,所有拥有的东西,都是暂时的,都会在今后一个时间点离你而去。宗教让我们早一天知晓,告诉我们珍惜当下、享受过程,当面对失去的时候少一些执着,少一些烦恼。
有些宗教也充满邪恶,黑寡妇为了信仰把炸弹绑在自己孩子身上的时候,内心一定也有伤痛和不舍。解放前,为制作法器,需要活剥人皮的时候,为佛祖现身的人除了荣光,有没有恐惧。所以,一个好的宗教首先要尊重伦理,尊重人性,尊重文明。
宗教并不等同于信仰,却为信仰提供了圣土。宗教的本质和终极应是去神去佛的。他应是哲学、宗教、自然科学、心理学的融会贯通。含蕴着对信仰对生命对意识的终极思考。所以没有任何对藏传佛教的不敬的心意,但个人认为汉传佛教是比藏传佛教文明程度更高的佛教。但无论怎样,藏传佛教直达内心的震撼力是无可比拟的。
喜欢西藏,很重要的原因时这里是有信仰的地方,因为信仰而简单,因为简单而温暖。